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一年把全县转六遍


□本报记者 张四代

李勇,个头不高,很精神,脸上时刻挂着微笑,加上那两撇儿颇有专家味道的胡子,这也许是他12年中由一个农村小店发展成为覆盖全县的大批发商的法宝。

对于李勇来说,2009年是幸运的一年,也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幸运是因为通过努力,李勇的农资公司在周围“赔声一片”的时候稳住了经营,利润仍有增长。

2009年,李勇农资公司的经营利润为什么会增长?“农资想赚钱,其实很简单,‘讲诚信、靠品牌、勤服务’,把这三条做好做细就行了。”李勇笑着告诉记者。虽然仅仅只有九个字,但凝聚了很多心血。李勇是供销社系统出身,以前在供销社培训过,对农资生产、销售和使用都有了解,并且是农业种植能手,对农业有很深的感情。所以,2009年李勇的农资公司从化肥、种子到农药都选择质量好、品牌好的产品,不向农户销售任何假冒伪劣产品。

李勇告诉记者,农民种田不容易,尤其是农业县,农资投入更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为了省钱,很多乡亲都选择便宜的农资,也吃了不少亏。就拿农药来说,去年邻村一个农户购买了便宜的农药,结果是除草剂假冒杀虫剂,这下差点让他的庄稼绝收,幸亏发现得及时,李勇凭借多年的用药经验,指导这个农户摆脱了绝产的危机,他从此相信了李勇。“没法子,农民就是这样让你爱,又让你疼。”除了诚信,李勇始终坚信要靠品牌才能闯出一条路子,2009年他主营4个品牌的化肥产品,每个产品都是家喻户晓,质量上乘,农民用了几乎无一退货。

“今年农资销售总体上来说还算顺利,但是市场不稳,竞争激烈,让我压力很大啊!”记者原以为凭着诚信经营、品牌制胜,李勇的农资经营肯定是一帆风顺了,结果李勇话锋一转说起了市场。

在李勇的记忆中,华北平原地区一般都是冬季备春季、夏季备秋季的肥料,但是从2008年开始,这种规律被市场的无序波动打乱了,批发商观望,零售商观望,农户也观望,既然肥料产量已经够用了,为什么价格还会波动呢?这让李勇很是不明白,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快进、快销、少备货,但是又要面临能否在用肥期拿到货的问题。2009年除了市场波动大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也给李勇带来了不少压力。三村五里都有了农资店,3万元就能卖农资,一个镇上十几个化肥销售点已经很平常了。

面对这种新形势,李勇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觉得31号文件的出台是农资经营市场开放的信号,这对于农资经营来说是件好事,可以通过竞争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经营水平,让一些经营实力差的农资商退出市场。 “我觉得3万元的门槛儿有点低,应该提高一点,才能保证销售点不卖假化肥。另外,还得把农业栽培资质放到里面,不能门外汉卖农资,化肥和种子还好,尤其农药不能谁都能卖,必须得懂,不然要出大问题。”李勇向记者建议。

李勇的农资销售网络已经覆盖全县,2009年他有300多天都在村里转悠,为农民讲解农化服务知识,介绍新产品,大概把整个县城转了六遍,农户都信任他,信任他的产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种子 杀虫剂 除草剂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