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中国有12亿多亩中低产田需要改造


□吴永娇

中低产田概念和类型

中低产田是指那些环境条件不良、综合农业技术措施(包括农田水利设计、作物布局、耕作制度施肥措施等)不高,农作物全部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降水、地形地貌、作物布局、土壤属性等)配合不相协调、产量水平低的耕地。其划分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按粮食产量水平来划分,是目前最通常的划分方法,也易为广大农民群众接受。主要是以3年的粮食平均标准亩产为计算指标来划分,但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如山西省以每公顷产量在2250千克以下为低产田,2250~4500千克为中产田;江苏省则以公顷产量在7500千克以下为低产田,7515~9000千克为中产田等。二、按成因(障碍因素)划分,这种方法较多用在科研和农业部门。三、按土壤的成土过程划分,易查明土壤发展的障碍因素和发现土壤改造的有利对策,但这种划分法并不多用。

中国有12.18亿亩中低产田

中国中低产田在中国耕地资源中的比重巨大。根据中国1990年开展的“四荒四低”资源调查的结果,中国有中低产田8744.6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71.3%。其中,中产田3637.2万公顷,低产田5107.4万公顷,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29.6%和41.6%。中低产田比重较大的区域依次是华南区、成都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和甘新区,在这些地区,中低产田面积分别占耕地的77.9%、76.4%、73.7%和72.8%,数量巨大。

改革开放后,随着耕地资源的不断减少,且减少的耕地大部分是生产能力高的良田,中国政府为遏制局部地区耕地持续减少,提出了“耕地总量平衡”为目标的耕地保护政策,但是,增加的耕地多为中低产田的土地。例如在1996年,全国各地区基本上耕地都有增加,除了耕地比较肥沃的北京市以外,补充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干旱缺水,且代表耕地质量标准系数低于全国平均耕地质量的内蒙古、新疆、宁夏和低洼易涝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等沿海滩涂地,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中国中低产田的面积。到2006年,中国的中低产田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2/3以上,约达12.18亿亩。

耕地资源是影响中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中国中低产田的加大,改造中低产田,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已成为中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促进中低产田可持续利用建议

因地制宜,科学分析,针对主要限制因子对中低产田进行科学改造。

在改造中低产田、促进中低产田可持续利用时,需因地制宜,科学分析,针对主要限制因子进行有效改造,这就需要增加钾肥施用,促进土壤中营养素的平衡。因此,中低产田的改造和可持续利用也必将优化中国钾肥需求。

加强科学技术推广和农业基础建设,提高农户的施肥技术水平,提高钾肥的利用效率。

钾肥利用效率是影响中国钾肥需求和农业增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农业基础建设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变相地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因而,完善农技服务系统,加强农业技术施肥推广,改善农户施肥水平,以及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是优化我国钾肥需求和促进中低产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耕地 钾肥 施肥 粮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