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临界价格决定中国钾肥市场


□翟际栋编者按

近年来钾肥成为最引人关注的肥料品种,钾肥价格一涨再涨,2008年9月中国钾肥市场价格更是达到了历史最高点的每吨5500元。世界金融危机下,氮肥、磷肥价格随大势过山车似地直线垂落,钾肥价格却一直坚挺。迟迟未决的中国钾肥进口谈判也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钾肥供需双方在价格上产生了严重分歧,供方采取“限产保价”,需方也是 “非降不买”,供需双方陷入胶着,钾肥市场交易清淡。

今年以来,一些地区磷酸二铵畅销,取代了部分复合肥市场;复合肥企业基于成本考虑,推出高氮高磷低钾复合肥产品;而大部分基层经销商都压缩甚至停止了钾肥的进货。种种迹象表明:复合肥企业和农民都缺少购买钾肥的积极性,而中国市场中70%的钾肥用于生产三元复合肥。面对这种情况,中国主要钾肥生产企业近日调整销售政策,将钾肥价格下调10%。

中国市场对钾肥价格的承受极限究竟是多少?磷肥产业专家翟际栋近日提出了一个很有创见的观点———临界价格决定中国钾肥市场,其精髓在于揭示出中国钾肥价格与复合肥价格间的联动关系,并指出,要把潜在的钾肥消费需求变成现实的钾肥市场消费,其根本在于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钾肥价格。

钾肥作为作物营养所必须的重要物资,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重视,中国钾肥的消费数量也维持了十几年的快速增长。但进入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中国钾肥消费市场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要正确把握和理解中国钾肥市场状况,就必须对中国钾肥消费市场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

中国钾肥消费量与粮食产量非正相关

化肥在中国被认为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也是保障13亿人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化肥对粮食增产的重要作用不容置疑。但化肥却又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按所提供的养分来划分,至少可以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四大类。同样是化肥,因化学和物理的特性各异,其对粮食生产的作用却不尽相同。当我们考察钾肥施用量和粮食产量的关系时,却惊奇地发现,两者并没有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钾肥施用量的持续增长,并没有带来粮食产量的持续增加。

如图1所示,自1996年到2008年的13年时间里,钾肥施用量以年均14%的增长率持续增长,而粮食产量却在1998年达到一个高点后连续5年下降,从2004年后才出现恢复性增长,2008年才恢复到1998年的水平。从图1还可以看出,1998年国内施用381万吨钾肥(100% K2O,下同),2008年施用700万吨钾肥,钾肥消费量几乎翻了一倍,但对粮食产量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尽管13年来中国的可耕地面积有所减少,平衡施肥对稳定粮食生产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显然不能得出钾肥消费量的增加弥补了可耕地减少而带来的粮食减产的结论。

从另一角度来分析,钾肥消费总量对粮食的影响也是有限的。据国际肥料协会(IFA)的统计资料显示,全球主要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和小麦消耗钾肥量只占钾肥消费总量的35%,在中国这个比例可能会更低。

钾肥具有较大的需求弹性

钾被认为是品质元素,钾肥消费量的增加无疑对改善农产品品质、从而改变人类的生活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正如上述分析的那样,与氮肥、磷肥相比,钾肥的消费有着更强的需求弹性。尤其是对于中国的钾肥消费市场来说,钾肥的这种需求弹性更加地明显。从中国多年来的钾肥消费实践来看,70%的钾肥用于生产复合肥,也就是说,70%的钾肥是被复合肥企业当作了加工复合肥的原材料。这增强了中国钾肥消费市场对钾肥价格的敏感性,加剧了钾肥消费的需求弹性。如图3所示。该模型在钾肥价格从每吨800美元以2%的价格梯度下降时,给出了钾肥消费量分别以2%、5%和8%的增长率增加时,钾肥市场额度变化的三种可能趋势。从图3可以看出,第一,钾肥价格降低,必然会带来钾肥消费的增长,增长的幅度取决于化肥市场的综合性因素;第二,在钾肥价格降低和消费量增长的双重作用下,钾肥消费市场额度呈现出抛物线的形状,作为钾肥生产者和经营者来说,应该追求实现抛物线的最高点销售,即实现市场额度最大化销售,而不是简单的以需定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钾肥 化肥 磷肥 氮肥
上一篇 : 答题卡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