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工作,很少有人会将其与一日三餐联系在一起,其对全球粮食安全做出的贡献也鲜为人知。为了揭示核技术与全球粮食生产的关系,记者日前采访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粮食及农业核技术应用联合司司长梁劬先生。
梁劬说,将原子能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已有80多年历史,最早进行这方面探索的是美国遗传学家马勒。国际原子能机构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64年组建了联合机构,正式涉足这一领域。
目前,核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分5个方面:一是突变育种。主要是利用核辐射对作物的种子和组织进行辐照处理,诱发遗传变异,从而培育抗旱、抗盐碱、抗虫害等抗逆性强、产量高的新品种。现在全球有100个国家利用这种技术来改良粮食和经济作物。越南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区推广优质抗盐碱的稻米品种,每年能为当地农民增收3.5亿美元。全球利用突变育种技术已培育、推广了约170个不同植物种类的3000多个作物品种。其中,中国育成了600多个作物新品种,约占世界诱变品种的1/5。
二是水土及作物营养管理。主要是利用同位素示踪物质来跟踪农药化肥的移动与水土的变化,并根据这种变化来确定对农作物施肥或浇水的正确方法,以保护水土和农业环境。土耳其用此技术开发出土豆滴灌及施肥系统,大幅度提高了土豆产量。迄今已有30个国家借助这一技术改进了作物浇灌方式,有95个国家利用此技术进行土壤和水的管理。
三是昆虫不育技术。这是对人工饲养的昆虫虫蛹进行辐射处理,再将孵出的昆虫放回虫害肆虐地区,其与正常昆虫交配后产出的虫卵将全部是不育卵,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灭绝昆虫。这种技术对消灭果蝇、采采蝇等昆虫非常有效。去年中国南方部分省份柑桔产量大幅下降,就是由于桔小实蝇爆发成灾所致,如及时采用此技术可以大幅减少损失。目前全球有30个国家使用该项技术,对各种果蝇虫害的防治效果非常有效。
四是牲畜疾病防治。利用核技术灵敏度高的特点,开发快速的牲畜疾病诊断方法,以防止传染,减少损失。目前有70个国家借用这种方法来确诊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牲畜疾病。非洲的博茨瓦纳利用这一技术消灭了牛肺疫。
五是食品安全。即用辐射方法对食品进行灭菌处理。某些食品(如泡菜)在加工过程中会采用高温灭菌等方法,这会破坏食品的口感。辐照既能杀菌,又不破坏口感。另一领域是对蔬菜和肉类的农用药残留进行检测。现在已有55个国家用该技术处理食品,国际组织也颁布了辐照标准。中国有海鲜、干菜、大蒜等16类食品接受辐照处理,全球有192类食品接受辐照处理。
梁劬说,目前为全球粮食安全服务的核技术已相当成熟,但国际社会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仍存在“恐核症”,这是一种误解。以突变育种为例,它与转基因不同。转基因是将外部基因移植到某种作物上,使作物的质发生了变化。突变育种是通过辐射提高作物的变异几率。在自然界,作物本身就有自然变异,这也是物种得以进化的原因。正常情况下,采用常规方法获得新品种可能需要7-8年,甚至更长。但通过辐照诱变技术,也许3-5年就得到了新品种,而且不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正因如此,突变育种技术在全球100个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从世界范围看,农业核技术的应用方兴未艾。
联合国提出的千年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将全球贫困人口减少一半。农业核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实现这一目标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梁劬认为,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有些国家对农业重视不够,缺乏发展农业的整体协调机制和能力;二是政府投入不到位,影响农业核技术的推广应用。他说,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核技术在农业和粮食方面的应用非常重视。今年许多部门的预算都不宽裕,但农业核技术部门的预算却有较大增加,因为该技术有助于解决地球村的“吃饭”问题。总干事巴拉迪表示,原子能机构要竭力推动核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以帮助解决全球粮食危机问题。
梁劬说,中国人口多、农民多,农业生产水平还不高,农业核技术可以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希望中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核技术的推广应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09-02-26/5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