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乌克兰“三农”政策中的亮点


  新华社信息基辅电 乌克兰是一个农业大国,历届政府都把发展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作为工作的重心,并不断出台和修改针对"三农"问题的国家发展纲要。但由于政局动荡、政府更迭频繁,很多政策和发展计划都半途而废。尽管如此,乌克兰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中仍不乏亮点,有些经验值得借鉴。

  乌克兰自1991年独立以来,国家财政匮乏,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支持力度下降,使农村建设遭遇一系列难题,具体表现在农民生活贫苦并缺乏劳动积极性、进城及外出务工人员大幅增加、农村人口急剧减少、农村教育、医疗和通讯基础设施老化等。为克服上述难题,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性措施。

  第一,重视粮食生产安全,保护粮农利益。目前,乌克兰农村人口约为147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1%,农村人口比独立前减少了230万人。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失加剧了农村的衰败景象,大量土地荒芜,有些村庄甚至完全消失,给国家粮食生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曾一度使乌克兰由粮食出口大国沦落为粮食净进口国。

  为扭转这种状况,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保护粮农的利益,鼓励粮食生产。主要表现在:

  1、由政府拨款,坚持以不低于国际市场价的价格收购粮食。据乌农业政策部最新预测,乌克兰今年粮食产量将达到4800多万吨,比去年增产1900多万吨,创下独立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由于粮食产量大幅增长,国内粮食价格迅速回落。为防止"谷贱伤农",政府通过国家农业基金和国家储备委员会积极干预粮食市场,按照国际市场价格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乌政府还规定,粮食收购企业要想获得增值税退税必须出示粮食是以超过最低价格收购的粮食买卖合同。目前,乌国有粮食储备企业收购三级小麦的价格每吨约为260美元,基本上能够保证农民获得预期收益。

  2、对粮食生产实行受灾全额补偿措施。乌克兰今年西部遭遇洪涝灾害,一些农田受灾严重。乌政府随后推出全额补偿措施,按照全国平均粮食单产数量对受灾农民进行全额补偿,极大地鼓励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3、通过财税政策积极调控农业燃油、化肥等农资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国家对农资生产企业实行减免税政策,严控农资生产成本,农资销售价格一般由成本加平均利润确定,严防农资生产商不合理加价或追逐暴利;国家反垄断委员会等有关部门也及时对农资涨价问题作出反应,以保护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的利益。据专家预测,在2017年前全球粮食需求量将一直保持上升态势。乌当局也将扩大粮食生产、增加出口创汇作为工作的优先方向,并许诺在信贷和财税政策方面将进一步加大对粮农的支持力度,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

  第二,实行覆盖全民的医疗和退休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权利平等。尽管乌克兰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很多问题,但其构建社会保障的指导思想是不区分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保障体系覆盖全民,城乡差别不大。乌克兰基本上每个农村都有医疗卫生站和药房,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同样享有免费体检的权利,但很多医药、医用器材和手术是收费的,需要个人通过医疗保险进行解决。

  在退休制度上,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也基本一样,男的60岁退休,女的55岁退休。目前,乌克兰的最低退休金为480格里夫纳(1美元约合4.85格里夫纳)。乌克兰劳动和社会政策部长杰尼索娃日前表示,根据政府制定的2009年的预算草案,乌明年平均退休金将达到1060格里夫纳,最低退休金为596格里夫纳。此外,对待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孤寡老人以及多子家庭还有特殊的社保政策。

  第三,在教育领域对农村进行特殊政策扶持。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对中小学生都是实行免费教育。政府对在农村地区工作的教师、文化工作者及医护人员有工资补助政策,比在城里工作的工资水平平均要高20%。特别是在高校招生问题上,对农村生源的政策倾斜力度更大,鼓励来自偏远山区或穷困农村的孩子获得高等教育。乌克兰目前高等学院公费生占的比重约为50%,因此对公费生名额的竞争非常激烈。尽管乌克兰今年开始实行全国统考,但仍保留了对农村生源单独排队录取的优惠政策。根据有关规定,对于农业类高校,农村生源应占到公费生比例的75%,师范和体育高等院校农村生源应占到公费生比例的50%,其他普通高校农村生源应占到公费生比例的255。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土地 基础设施建设 预测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