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麦168
选育单位: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苏麦6号/97G59
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208天左右,与对照扬麦158相当。幼苗半直立,叶色淡绿,分蘖力中等,两极分化较快,成穗率较高。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半紧凑,穗层较整齐。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较饱满。平均亩穗数33.6万穗,穗粒数35.1粒,千粒重40.4克。抗寒性与对照相当,抗倒力较强,熟相好。抗病性鉴定:中抗赤霉病、纹枯病,慢叶锈病,中感条锈病,中感至高感秆锈病、高感白粉病。2005年、2006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01克/升、797克/升,蛋白质 (干基)含量14.73%、14.02%,湿面筋含量33.0%、28.2%,沉降值48.8毫升、47.5毫升,吸水率60.6%、60.8%,稳定时间9.3分钟、10.9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53E.U、433E.U,延伸性16.7厘米、15.5厘米,拉伸面积102.4平方厘米、90.4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95.4公斤,比对照扬麦158增产0.31%;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92.1公斤,比对照扬麦158增产0.58%。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鄂皖苏浙四省平均亩产410.3公斤,比对照扬麦158增产4.83%;河南信阳点平均亩产515.8公斤,比对照豫麦18增产6.2%。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和安徽两省的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河南信阳、浙江中北部中上等肥力田块种植。
淮麦22
选育单位: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淮麦18/扬麦158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豫麦49号晚1天。幼苗匍匐,叶小、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稍松散,旗叶窄短、上冲,蜡质多,长相清秀,穗层不太整齐,穗码密,结实性好。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中等,黑胚率低,外观商品性好。平均亩穗数40.3万穗,穗粒数33.0粒,千粒重39.7克。冬季抗寒性强,春季起身晚,发育慢,抽穗迟,抗倒春寒能力较好。易早衰,熟相一般。茎秆弹性较好,较抗倒伏。抗病性鉴定:高抗秆锈病,中感白粉病、纹枯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区试田间表现:高感叶枯病。2005年、2006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93克/升、788克/升,蛋白质 (干基)含量13.28%、13.71%,湿面筋含量26.1%、27.1%,沉降值28.1毫升、28.6毫升,吸水率52.2%、54.2%,稳定时间6.6分钟、5.5分钟,最大抗延阻力305E.U、271E.U,延伸性13.2厘米(2006年),拉伸面积54.0平方厘米、52.0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4~2005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5.8公斤,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4.24%;2005~2006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52.8公斤,比对照1新麦18增产6.22%,比对照2豫麦49号增产6.76%。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1.6公斤,比对照新麦18增产9.0%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山东菏泽地区中高肥力地块种植。
豫农035
选育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张清海
品种来源:豫麦52/豫麦18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豫麦49号和新麦18晚2天。幼苗半匍匐,叶短宽、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株高88厘米左右,株型松散,旗叶平展,叶色深,穗层不整齐,穗中等大,结实性一般,粒数少,穗下节长,中后期长相清秀。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卵圆型,饱满度较好,黑胚率中等,外观商品性好。平均亩穗数39.1万穗、穗粒数30.1粒,千粒重46.4克。苗期长势较壮,抗寒性中等。起身迟,两极分化偏慢,抽穗迟,耐倒春寒能力中等。抗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茎秆弹性较好,抗倒性较好。抗病性鉴定:中抗至高抗秆锈病,中感纹枯病,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区试田间表现:中感叶枯病。2005年、2006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00克/升、799克/升,蛋白质 (干基)含量13.29%、14.27%,湿面筋含量28.6%、29.5%,沉降值29.3毫升、30.7毫升,吸水率60.9%、61.8%,稳定时间5.4分钟、5.0分钟,最大抗延阻力328E.U、310E.U,延伸性13.2厘米(2006年),拉伸面积56平方厘米、56平方厘米。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08-09-09/291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