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开发海藻肥料 服务绿色农业


□本报记者谢宝刚王爱娥

2008年8月18日是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工程开发有限公司成立8周年纪念日。8年来,海大生物秉承“博大、志远、创新、超越”的企业精神,攻克了一道道难关,创造着辉煌,如今已经发展成为超大型专业海藻肥生产基地。纵览海大生物的发展历程,充满着艰辛与惊喜。

环保肥料 前景广阔

上世纪90年代初,一种新型有机肥料———海藻肥风靡海外,但在中国仍是一项空白。作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研究重要力量的中国海洋大学面对这一契机,感到无比欣喜,也感到万分压力。欣喜的是可以利用海洋大学多年沉淀的海洋生物工程领域的研发经验和成果,压力是海藻肥在国外已是相对成熟的产品,如何使产品赶上或超越国际水平。

海洋大学“海藻及其提取物在农业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是由曾主持过国家“863计划”的生理、生化专家共同开发完成的,其研发的海藻肥选用渤海、黄海的天然优质褐藻品种,原料的新鲜高质保证了海藻肥的优质高效,完全可以和当时的国际产品相媲美。在“海藻作物增产素”通过国家级新产品认定时,得到了国家农业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极高评价,后来海大生物人又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海状元818”。

一个企业要长久,一定要有一个长久的产品做支撑;一个产品要长久,一定要符合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海状元818”海藻肥的成功问世,为海大生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随着绿色理念渐渐深入人心,海大生物的前景也愈发光明。

校企合一 产业新路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虽然中国高校专利申请数和获授权专利数连年以近20%的速度大幅度增加,但能够形成生产能力和实现产业化的却不足10%。“海状元818”系列海藻肥的产业化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当时海藻肥的生产在国内没有可以借鉴的范例,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完全要靠自己摸索。当时,挡在海大生物面前的最大困难是“资本”。

但事实证明:一个好产品,资本是会来找你的。天津东海燃气集团就是第一个加入这支队伍的企业。

2001年,澳柯玛集团携着雄心壮志牵手海大生物,接着是将军控股有限公司。2006年,青岛报业集团又为海大生物注入了一支强心剂。目前,海大生物已从一个实验室发展到了资产近亿元的现代化企业,成功转化专利成果6项,产品已形成海藻复混肥、海藻冲施肥、海藻叶面肥、海藻菌肥和海藻特效功能肥等五大系列100多种产品,并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MO国际有机产品认证。

通过多年的积累和实践,海大生物走出了一条“三位一体,校企合一”的产业发展新路,把大院校、大企业有机联合在一起,把科研、生产、销售有机结合在一起。海大生物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学院为依托,导师为顾问,自身技术人员为桥梁,在校优秀生为储备的发展模式,渐渐成为中国海洋大学一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基地。现在,海大生物正步入一个健康、快速的良性发展期。

内外兼顾 协调发展

知识分子办企业有知识分子的风格。海大生物是一个以技术见长的公司,他们以高起点切入市场,从第一款产品“海状元818”海藻肥问世,就注定了其全球化的市场定位。

上个世纪90年代,海藻肥在国外已是相对成熟的产品,尤其是发达国家对海藻肥效果的认知度很高,而国内对绿色肥料的认知很长一段时期还停留在概念上。“做世界领先的产品,全力打入国际市场”,这是海大生物成立初期给自己定的企业发展目标。但如何超越国外产品,如何经得起外国人的挑剔,却是摆在海大生物人面前的难题。

“市场上有的我们要超越它,市场上没有的我们要研发它,用事实说话”。海大生物的底气源于中国海洋大学雄厚的研发实力以及中国产品得天独厚的成本优势。2003年,海大生物自主研发的“澳洛珈”海藻精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在这款海藻肥产品中,海大生物首次在海藻肥生产领域运用了酶降解技术,成功地提取了海藻中90%以上的活性成分,成功地将海藻多糖转化为更容易被作物吸收的海藻低聚糖。经过反复对比验证,“澳洛珈”海藻精无论在质量和效果上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海大生物凭着优质的产品迅速打开了意大利、荷兰、加拿大、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欧美和亚洲国家市场,其国外市场份额每年基本以300%的速度增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海大 海藻 海洋 产业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