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专家提出棉花中期管理意见


农业部棉花专家顾问组近日对主产区棉花提出中期管理意见。

黄河流域棉区

以促为主,促控结合,做到控大苗、促小苗、补弱苗,促进弱苗转化,实现壮苗均衡生长,及早搭起丰产架子。

科学肥水管理 一是早施稳施蕾肥。对弱苗要早施稳施蕾肥,一般掌握亩施尿素5~7公斤,饼肥、磷肥各25~50公斤。二是早施重施花铃肥。一般在7月上旬末,棉株下部出现1~2个大桃时进行追肥,亩施尿素15~20公斤。具体要看棉花长势长相,根据天气变化,灵活掌握。如果天气干旱、基(蕾)肥施得较少、地力较薄、棉株长势较弱,花铃期应早施、重施,做到“花施铃用”。施肥时应开沟深施,以提高肥效。三是补施盖顶肥。一般在7月底8月初,对中上等肥力棉田,每亩追施尿素2.5~3公斤,争取多结铃、结大铃。

及时化学调控 对旺长棉田,按照少量多次原则,每亩要用缩节安0.5~1克,兑水15~20公斤,喷施在棉株表面,以控制棉株长势。在棉花打顶后7~8天,一般每亩用缩节安3~5克,兑水15~25公斤左右,喷洒棉株顶部和边心上,可以简化后期整枝,增结早秋桃,增加铃重,防止贪青晚熟。

综合防治病虫害 对于棉铃虫的防治,应以保蕾、保顶、保铃为中心,做到四结合,即:药剂滴心与诱杀成虫相结合、棉田防治和其它作物田防治相结合、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田间管理和人工抹卵相结合,达到提高防效、节约成本的目的。同时,加强对蚜虫、红蜘蛛、盲蝽蟓、烟粉虱等害虫的防治。对于枯、黄萎病,目前尚无有效药剂,可通过喷施多元微肥,增强营养抗性;加强棉田整枝管理,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以及拔除病株等措施防止大面积蔓延。

长江流域棉区

针对今年苗情严重不平衡的特点,特别是将到来的“梅雨”天气,“立足抗灾,改善棉株生存环境,抢搭丰产棉架”是下阶段棉田管理的中心任务。

灭茬除草促快长 目前,棉田前茬小麦收获已经结束,中稻抢插已进入尾声,要动员农民群众加快棉田中耕灭茬,松土除草,以改善棉苗生存环境,促进棉苗快速生长。

早施花肥促搭架 结合中耕松土灭茬,6月下旬至7月上旬,早施花铃肥。用量一般每亩纯氮4公斤~6.25公斤、氧化钾10~12.5公斤。针对今年化肥价高的实际,鼓励、指导农民积造、施用农家肥,扎实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尤其是移栽地膜棉和直播地膜棉在揭膜时施好“接力肥”,确保棉花正常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力争入伏前搭好丰产棉架。

化学调控保稳长 长势较好的一、二类棉田(8叶以上),要抢住晴天或停雨间隙,喷施缩节安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协调棉花营养生长于生殖生长。尤其是已有旺长趋势的移栽地膜棉和直播地膜棉,要适当增加缩节安用量,控旺促壮,并及时摘除营养枝。过稀的棉田可留1~2个营养枝进行改造,并摘除营养枝顶心。

清理四沟防涝灾 降雨多而集中的“梅雨”期即将到来,江河、湖泊沿岸等地下水位较高的平原、滨湖棉区,在加强防洪设施整治,做好防洪抗灾准备的同时,要加强棉田“四沟”的清理,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滤,切实降低棉田地下水位,减轻因渍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加强病虫害防治 农业部要求密切关注棉花 “两萎”病、红蜘蛛、蚜虫等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态势,搞好预测预报,指导农民选用对口农药及时防治,减轻病虫害造成的损失。

西北内陆棉区

以实现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协调并进,多现蕾、快现蕾、早开花为主攻目标,针对棉花的生长发育特点,加强分类指导管理。

科学肥水运筹 一类棉田见花浇水,滴灌棉田亩灌量15~20方,沟灌棉田亩灌量40方左右;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浇水前做好缩节安调控,确保棉花稳健生长。二类棉田以促为主,特别是北疆旱情严重棉田,要早浇水、早追肥,水后适墒时,沟灌棉田做好中耕除草工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相结合 尿素 除草 喷施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