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工报社副社长崔学军
全国普及肥料知识大奖赛到今年已经是第三届,我作为大赛的总策划感到十分欣慰。也正因为这一点,组委会一定让我来写“我与全国普及肥料知识大奖赛”的开篇,这就不是征文了,而是命题作文。既是奉命而作,所以我也就不指望在征文比赛中获奖了。
要谈“我与全国普及肥料知识大奖赛”,我最想说的是这项活动的创意。
2005年3月,《农资导报》启动了“中国农资质量万里行”大型采访活动,当时我作为《农资导报》的总编辑自然要随队出行。在那一年里,导报共出动记者200多人次,历时9个月,行程10余万公里,足迹遍及21个省市自治区,深入采访农资管理部门、生产企业、经销商和种粮大户上千家。也就是这次大型采访活动让我对农资行业有了许多新的感受。其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有3件事。
一件事是在我的东北老家。大片大片的黑土地,一望无际的玉米田,“用肥大户”非这里莫属。然而,在我家所在的村里,乡亲们所用的化肥除长山化肥厂生产的尿素还算得上“知名”以外,其他所有化肥产品没有一家是知名的,其产品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原因很简单:他们全是从经销商手中拿货,别无选择。
第二件事,在贵州采访。身受其害的村民拿着连磷石膏都不如的“过磷酸钙”向记者控诉假化肥的危害,让我们深感无能为力,令我们痛心不已。
第三件事,当时正是缓控释肥料新品种呼之欲出之时,许多经销商和农民朋友并不认识,也不知道如何使用,这让许多生产企业感到十分为难,他们既不想放弃这个新的追求,也不敢大胆前行来承受高额的市场开发成本。
这三件事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转眼到了2006年初,“中国农资质量万里行”主题活动进入第二年,当时报社确定2006年的主题是“品牌、科技、服务三下乡”。具体到科技、服务下乡,《农资导报》应该以什么为抓手、怎么把这项工作抓住、抓实?作为主管领导,又是主要负责人,当时我感觉很是绞尽脑汁,基本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让我感觉“黔驴技穷”。联系一年多的困扰,再加上我回忆多年前因办科普杂志以求作为的经验教训,让我想到了“科普”。于是,一个关于在全国普及肥料、农药知识大奖赛的活动方案在心中酝酿成熟。
只有方案,没人喝彩以至最终办不成不行。因此在活动方案提交导报总编辑办公会讨论之前,我事先征求了两个人的意见:一是现在导报发行部副主任于志强,他对农药行业和企业的情况比较熟悉;二是临沂地区总代理刘苏华,她对化肥企业特别是复合肥企业心态把握较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两人的意见出乎我的预料,他们不约而同地对方案大加赞赏。作为“真情回报”,二人均表示竭尽全力寻找合作单位,使赛事尽早开始。当然,方案出台后,我还带队到辽宁、、河北、贵州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征求了一些企业意见,最终使大赛如愿展开。
说实话,关于知识大奖赛,实在说不上有什么科技含量,但确实有现实意义。最有成效也是最让我安心的一个例子是,2007年初夏我再次回到东北老家的时候,村里用肥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不敢说乡亲们用的是清一色的名品名肥,但至少用的都是我们《农资导报》重点宣传的品牌肥,还有什么能比这让心中更高兴的呢?!
读者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农民朋友需要、经销商需要、生产企业需要,我们自然责无旁贷。感谢金正大公司在肥料产业的科技先导作用,更要感谢金正大公司在肥料知识普及方面的积极贡献!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08-05-13/309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