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敢说自己“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国家没有几个,巴西是其中之一。巴西的农业因此也沾了这8个字的光:大豆、咖啡、蔗糖、柑橘、牛肉、鸡肉等产量和出口量在世界数一数二,玉米等15种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和出口量也名列前茅。为此,巴西得了个“21世纪世界粮仓”的美称。《环球时报》记者近日驱车走访了巴西的几个农业州,感受到的是巴西农业的“大手笔”和农业人口的自信。巴西的城乡差别在逐渐缩小,算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榜样”,在采访一个家庭农场时,记者就看到一件新鲜事:巴西城里人每天坐班车到农场去打工,而农民的子女却坐着班车到城里上幼儿园或中小学。
大庄园玩的是“订单农业”
汽车在马托格罗索州的乡村公路上颠簸而行。这里是“地球之肾”潘塔纳尔沼泽地的所在地,背靠着“地球之肺”亚马孙原始森林,地处巴西的西南部,地广人稀。沿途没有村庄,看到的全是大庄园。汽车从州公路拐下后又走了2个小时,才到达了记者要采访的大庄园——费南尔德农场。正是豆苗泛青的季节,田野里一片嫩绿。只见农田上空一架小型飞机正在作业,同行的州农业部官员说,农用飞机正在进行撒化肥作业。费南尔德农场是世袭的,农场主费南尔德的祖先从葡萄牙到巴西“闯天下”,在这里“围地而占”,到现在已经传了7代。农场共有土地68万公顷,其中38万公顷为农田,全部种植大豆,其余30万公顷还没有开发。尽管农场很偏僻,但生产却是现代化的,从播种、施肥、除草、收割、运输到储存,全都是机械化,在场部还有可容纳几十吨大豆的加工和储藏设备。
费南尔德农场就好比整个巴西农业状况的一个缩影。巴西国土面积851万平方公里,约合8.51亿公顷,可耕地面积约有1.525亿公顷,目前被开垦的农田只有6200万公顷,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3%,也就是说还有3/5的可耕地闲着。巴西的农业人口并不多,1.86亿总人口中有11%从事农业,但巴西农业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实现了机械化和现代化,所以在巴西搞农业的人基本都是“大手笔”:大庄园规模大得惊人,拥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公顷土地;一般的家庭农场也有上百公顷以上土地。
整个费南尔德农场雇了450个工人,他们和家人散居在农场场部周围。农场实行的是“订单农业”。在场部办公楼内的销售部,记者见到一排排电脑,这里的电脑都连着巴西圣保罗和美国芝加哥的大豆期货交易市场,远在几千甚至上万公里外世界大豆交易市场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及时传到这里。所谓“订单农业”,就是农场的大豆是按销售合同来制定播种计划的。在每一个生产季节来临前,世界各地的买者就通过交易市场与农场签订合同,预付定金,农场根据市场需求信息确定播种面积。总经理阿德利诺说,近几年大豆在世界市场上紧俏,他们农场的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由于价格节节上升,收入也颇为可观。据他介绍,经营农场与经营一家公司一样需要知识和经验,由于农业与自然联系更紧密,要“靠天吃饭”,因此要花费更多的精力。阿德利诺原来在州农业厅任科技总管,是农场主费南尔德用高出5倍的薪水把他挖过来的。
家庭农场年收入超过农业部官员
费南尔德农场代表着巴西大庄园的生产规模,而家庭农业在巴西国家经济中的比重和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已经占到农业总产值的1/3。家庭农场,顾名思义就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农场。家庭农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全部实行机械化和现代化生产,生产农具一样也不能少。家庭农场都分布在巴西比较发达的东南沿海省份,经营规模约在200公顷至1000公顷土地之间。据巴西农牧业和供给部(简称农业部)的专家佩雷斯说,根据成本核算,一个家庭农场至少得有350公顷土地以上,才能实现赢利。1公顷合15亩,也就是说要5250亩才能赚钱。农业部农业经济司阿鲁若处长说,经营350公顷左右土地的家庭农场,一般年净收入在8万美元左右,以一家两个劳力算,已相当或高于农业部中级官员的收入了。
坎托今年44岁,圣保罗大学农学院毕业,曾在研究机构任过职,于2001年在家乡米纳斯吉拉斯州自办农场,现有土地400公顷,种植甘蔗。农场由夫妇俩共同经营,不雇工,只有在农忙时,他的女儿才来帮忙。由于巴西乙醇燃料的发展,种植甘蔗利润较高,且不愁卖不出去。他说,由于是独家经营,对他来说也是学有所用,经营好一家农场不比经营好一个工厂或公司容易。他一家今年的年收入会在10万美元左右,比他原来在城里研究机构上班时的收入还要多。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07-11-30/3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