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小麦产业链全面攻击赤霉病


江苏一票否决2010年、2012年,赤霉病在长江流域麦区大流行,严重受害田块几乎绝收,赤霉病连年重发,成为江苏小麦生产的头号威胁。江苏在抗赤霉病小麦品种选育上走在国内前列。2016年,江苏审定通过7个小麦新品种,其中有5个中抗赤霉病。近两年江苏小麦品种审定对赤霉病抗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已作为一票否决因素之一”。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麦类病害研究专家陈怀谷研究员表示,江苏要求适宜淮南地区种植的小麦品种对赤霉病须达到中抗水平,沿淮地区的品种须达到中感,淮北地区的品种则不能高感。

山东育出中抗品种 山东省农业厅研究员、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小麦组委员鞠正春介绍,由于在2012年之前,黄淮海麦区和北方冬麦区几乎没有赤霉病危害发生,当前黄淮海麦区和北方冬麦区推广的大部分品种都高感赤霉病。黄淮海地区的小麦品种丰产性、结实性较好,穗秆较低,但缺乏赤霉病抗原。2013~2015年山东审定的19个小麦品种中,10个品种中感赤霉病,9个高感赤霉病。

山东自2012年爆发小麦赤霉病以来,众多育种企业就开始为选育抗赤霉病小麦品种做准备。2016年山东7个小麦品种通过审定,其中“太麦198”和“齐民7号”两个品种中抗赤霉病。

安徽实施全程防控2012年4月,安徽省沿淮及其以南地区小麦赤霉病严重发生,该省各地向保险经办机构报损小麦受灾面积810万亩。针对高发态势,2016年安徽率先在国内实施小麦赤霉病全程防控。优化作物生产布局,调整耕作制度,引导沿江小麦不适宜区改种油菜、绿肥、马铃薯等;大力推广应用抗(耐)性较强的品种,全面提升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降低病害流行风险等。同时,安徽抗性品种新品种不断推出,2016年审定的23个小麦品种全部为中感、中抗或抗赤霉病品种。

河南有待突破 河南小麦面积8000万亩以上,国内占比超过20%。河南每年审定品种数量在20个以上,是育成小麦品种最多的省份。河南也是小麦赤霉病重灾区。2015年河南审定26个品种,没有一个抗赤霉病,高感品种达17个。

常用药产生抗性

小麦赤霉病可防、可控、但不可治。专家介绍,在小麦病虫害中,赤霉病防治最难,用药比例也最高,建议最佳防治时期为小麦齐穗到扬花5%时。

据全国农技中心高级研究员梁帝允介绍,目前国内登记防治麦类赤霉病的药剂有298个,其中165个含多菌灵成分,其他药剂还有甲基硫菌灵、多·酮、福美双等。由于长期、单一使用多菌灵,病原菌对多菌灵的抗性攀升,用药量增加,且多菌灵抗性菌株产毒能力提高一倍以上,造成小麦药残和毒素超标、产量损失。“2015年,我们在江苏采集了5900多株镰刀菌,60%存在抗药性。”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和农药学教授周明国说,当务之急是把多菌灵从防治赤霉病农药目录中删除,鼓励企业开发、农民使用新型药剂。

育种突破是根本

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是世界性难题,30多年来全球育种研究无突破性进展,至今未能育成既丰产又高抗的品种。中国工程院程顺和院士认为,要在抗赤性和广适丰产性两方面同步解决病原菌致病性和抗药性的改变等问题。

据美国《自然·遗传学》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利用小麦基因组测序技术分离出具有广谱抗性的Fhb1基因。国内基因编辑技术研发已与国际接轨,“转基因重大科技专项中至少有30~40个课题组都在做这方面工作,而且已经有了非常好的进展”,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前所长黄大昉表示,相关课题组用基因组编辑技术解决了小麦白粉病问题。基因沉默、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为赤霉病抗性遗传改良带来新的希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品种 小麦赤霉病 抗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