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畜牧养殖信息新闻

小麦产业链全面攻击赤霉病


□本报记者索荣

编者按

4月春暖花开,冬麦区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也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期。小麦抽穗扬花期如遇连续3天以上有一定降水量的阴雨天气或大雾天气,就能造成赤霉病大流行;连续3天降雨达12毫米以上,十分有利于赤霉病菌侵染。麦苗稠密,田间郁蔽,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也能造成赤霉病大流行。

资料显示,小麦赤霉病在亚洲﹑北美﹑南美﹑欧洲及非洲等温暖潮湿的小麦产区广泛流行。赤霉病不仅降低产量,病菌在侵染小麦过程中产生的单端孢烯族毒素会直接积累在籽粒中,人畜食用都会严重影响生命健康。

近些年,国内稻麦、玉麦连年连作,免耕、空白田和秸秆还田面积逐年扩大,为田间菌源的生存和积累提供了有利条件,小麦赤霉病发生几率逐年增加。

一般而言,品种抗病性、菌源量和抽穗扬花期的天气条件,是小麦赤霉病发生轻重的关键因素。专家建议,防治小麦赤霉病,要在多环节采取措施,采用抗性品种、适时播种、合理施肥、始花期施药等。

我们看到,应对小麦赤霉病,需要产业链协同应对。在小麦全产业链上,消费者需要优质、安全、丰富多样的面制品;种植者需要商品性好、抗逆性强、丰产的小麦品种,需要化肥农药效果好、施用简便劳动强度低,方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正收益。为了满足最终消费者的需要,种植者和农资生产经营者都要进行变革。当小麦赤霉病与供给侧改革碰撞,我们看到了小麦全产业链布局的机会,也看到了农资行业深度介入和横向联合的必要。赤霉病来了,农资行业的机会也来了。

近日,中储粮郑州直属库代储粮库某粮管所一批含有红籽的小麦被运往面粉厂,此事经媒体报道引起社会关注。小麦红籽会产生呕吐毒素、黄曲霉等致癌物质,红籽的病菌、霉菌很大程度上源于小麦赤霉病粒等。赤霉病不仅影响产量,更关系粮食安全。有专家提出,在赤霉病高发地区,生产利用品种须达到中抗水平,在审定时对高感品种一票否决。

生产优质小麦,不仅是市场的需要,也关系到农户能否赚钱、经销商能否生存、种子企业能否盈利。当前小麦赤霉病大面积流行,有抗病品种匮乏、田间管理粗放、防治药剂单一等原因,还有秸秆还田措施不到位的问题。防治小麦赤霉病,小麦全产业链各环节都要发力。

冬麦区高发

国内小麦主产区大致分作冬麦区和春麦区。数据显示,2016年秋冬河南、山东、安徽、河北、江苏五大小麦主产区播种面积约2.48亿亩。据悉,冬小麦面积约占国内小麦总面积的85%,五大主产区面积占比达68%左右、产量占比超过75%。五大小麦主产区赤霉病防控非常关键。

小麦赤霉病被称为小麦“癌症”,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东北春麦区东部及华南冬麦区,近年来随着气候和耕作制度的变化,流行区域不断扩大。数据显示,国内小麦赤霉病2005~2010年年均发生面积6000万亩左右,2011~2016年均发生面积上升到8000万亩以上。数据显示,2016年秋冬国内小麦播种面积3.628亿亩,赤霉病的发生面积接近三成。

今年流行风险高

4月6~7日,全国农技中心在济南召开全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会议预计,今年小麦赤霉病大流行风险高,流行面积约1亿亩,需防治面积约2亿亩次。其中,江汉和江淮麦区大流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流行,西南大部、黄淮北部、华北南部、西北大部中等流行。药剂预防适期为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江汉和江淮为4月中下旬,黄淮和华北南部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西北大部为5月上中旬。

据3月30日江苏省植保植检站组织的全省植保系统网络会商及4月1日专家会商,预计今年江苏小麦穗期赤霉病呈大流行趋势,防控形势是近年来最严峻的一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品种 小麦赤霉病 抗性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