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玉米大斑病的病菌在田间地表和玉米秸垛中残留的病叶组织里的菌丝体及分生孢子或由分生孢子形成的厚壁孢子均能越冬,这些病残体成为第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但埋在地下10cm深的病叶中的菌丝体越冬后全部死亡。在玉米的生长季节,病残组织中的菌丝体,恢复活动后新产生的分生孢子及越冬的分生孢子、厚壁孢子随雨水的飞溅或气流传播到玉米叶片上,若遇到温度20-24℃,相对湿度为90%以上,多雨高温而温度又不太高的环境条件有利发病。一般在夏末秋初玉米结穗期多雨时发病最盛,晚播玉米受害重。其防治措施为:
  1、选用抗病耐病品种。根据当地生产实际,有针对性的选育抗耐病良种。
  2、实行轮作倒茬制度。由于此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病田土壤,病株残体和带有病残体的堆肥等,所以发病地区应实行大面积一年轮作,重病地实行秋翻更好,使病残体埋入地下10cm以下,以消灭菌源。
  3、改善栽培技术,增强玉米抗病性。秋季深翻土壤,深翻病残株,消灭菌源;作燃料用的玉米秸杆,开春后及早处理完,并可兼治玉米螟;病残体作堆肥要充分腐熟,秸杆肥最好不要在玉米地施用。夏玉米早播可减轻发病;玉米与小麦、花生、甘薯套种,宽窄行种植;合理灌溉,洼地注意田间排水。
  4、喷药防治。在玉米抽雄前后,田间病株率达70%以上,病叶率20%时,开始喷药。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9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500倍液进行喷雾,每亩用药液50-75千克,隔7-10天喷药一次,共防治2-3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保技术 玉米 初侵染源 轮作 堆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