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水稻稻瘟病的症状及防治要点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麻叶子、刻颈瘟、黑节病等,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凡是有水稻的地方都有发生。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重的达40—50%,特别严重的颗粒无收。有苗瘟、叶温、穗瘟和节瘟。 
  1、症状

  (1)苗瘟:因秧苗受害时期不同,分为苗瘟和苗叶瘟。苗瘟一般在三叶期以前发生,秧苗变褐枯死。苗叶温在三叶期以后发生,发病症状与本田叶瘟相同。

   (2)叶瘟:指本田成株叶片发病。一般在分蘖至拔节期盛发,病菌侵染叶片产生褐色斑点。严重时病斑密布,叶片枯焦,全株中毒萎缩,根腐枯死。由于气候品种不同,病斑形状、色泽、大小也各异,因而区分为慢性,急性、白斑和褐点四种类型。

  慢性型:通常称纺锤形,最外层为黄色晕圈,内环为褐色,中央为灰白色,长1厘米左右。病斑两端常有纵长的褐线,在潮湿条件下,背面产生少量青灰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

  急性型:在有利于发病的气候条件下,氮肥施用过多,在感病品种上常产生椭圆形,圆形、菱形或不规则形的暗绿色水浸状病斑,表面密生青灰色霉。这种病斑发展快,常是叶温流行的先兆。

  白斑型:斑点白色或灰白色,圆形或不规则圆形。这种病斑不常见,多在阴雨后天气放晴突然干旱或稻田缺水的情况下,在高度感病品种的嫩叶上发生。气候潮湿时,迅速转化为急性型病斑。

  褐点型:病斑为针头状褐点或稍大褐点,局限于两条叶脉之间,多在抗性品种及稻株下部老叶上产生,传病的危险性小。

  (3)穗瘟:发生于穗颈、穗轴、枝梗和谷粒上。穗颈瘟一般在出穗后受害,病部初现暗褐色,逐渐向上下扩展,形成水浸状褪绿色病斑,最后变成黑褐色,也有的后期呈枯白色,病斑长达2—3厘米。穗轴与枝梗上的症状与颈瘟相似,严重时枝梗变白,谷粒病斑发生于内外颖和护颖上。病斑椭圆形,灰白色。护颖是最易感病的寄主组织之一,病斑为黑褐色和黑色。

  (4)节瘟:病节初为黑褐色小点,以后呈环状扩大至全节,变成黑色或黑褐色。多湿条件下,病节上产生一层青灰色霉,后期病节干缩凹陷,易折断倒伏。

   2、防治要点

  (1)及时处理病草、病谷,减少菌源。

  病草除作燃料、饲料和加工造纸外,也可制成堆肥,腐熟后施用。

   (2)稻种应从无病田选留,带菌的种子要进行种子处理。

   (3)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4)加强栽培管理,提高稻株抗病力。

  秧苗期:提高播种质量,培育粗壮、老键无病秧苗。特别是双季晚稻秧苗要以前期嫩、中期控、后期促为宜。

  本田期:从移栽到有效分蘖终止期,一般在移栽后15—20天内,肥水管理的主攻方向促进早发,争取多穗,并为穗大打好基础。因此,基肥要足,追肥要速,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本田后期:主要是抽穗、扬花、灌浆、成熟阶段。水肥主攻方向是养根保叶,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达到青秆黄熟,病轻高产。

   (5)抓住关键,适期喷药保护

  喷药时期:苗叶温重点是狠抓中、晚稻秧苗的防治,秧苗出现病斑开始防治;叶瘟的防治适期应在分蘖盛期;穗瘟的防治适期应在抽穗期。

  药剂种类及浓度:用50%异稻瘟净乳剂600倍液;40%克瘟散乳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稻瘟酞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保技术 品种 气候 晚稻 处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