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褐斑病是近年来在我省发生较重的一种玉米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杆。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最初为黄褐色或红褐色小斑点,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小病斑常汇集在一起,严重时在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褐色粉末,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
一、发病原因:
1、土壤中及病残体组织中有褐斑病病原体菌;
2、玉米5~ 8片叶期,土壤肥力不够,玉米叶色变黄出现脱肥现象,玉米抗病性降低,是发生褐斑病的主要原因;
3、空气温度高,湿度大。
二、防治方法:
1、 农业措施:
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组织,并深翻土壤。施足底肥,适时追肥。一般应在玉米4~5叶期追施苗肥、追施尿素(或氮、磷、钾复合肥)10~15公斤/亩,发现病害,应立即追肥,注意氮、磷、钾肥搭配。
2、药剂防治:
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0%必菌鲨可溶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施药时可加入天丰素、硕丰481、磷酸二氢钾等,促进玉米健壮生长,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
苏广艳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2/2008-9-4/217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