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温室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近几年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蔬菜品种日趋呈现多样化,而且精细菜的比重逐年提高。但随着种苗的不断引进,病原逐年积累,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日趋严重,有些品种发病率高达72.4%,已成为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1 症状与病源
1.1 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卷须和果实,有时也侵染茎。叶上发病初期为鲜绿色水浸状斑,逐渐变为淡褐色,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灰褐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背溢有乳白色浑浊水珠状菌脓,干后具白痕,病部质脆易穿孔。茎、叶柄和果实上病斑为水渍状圆斑,潮湿时有白色粘液,干枯后为白色。瓜上病斑常形成溃疡和裂口,病菌可沿维管束向内扩展,深入到种子,致种子带菌。此病与黄瓜霜霉病的最大区别在于霜霉病病斑大,后期不穿孔。
1.2 病原
pesudomonassyringaepv.lachrymans,属假单胞杆菌属。菌体短杆状,具1~5根单极生鞭毛,有荚膜,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发育温度范围4~39℃,适温24~28℃;致死温度48~50℃10 min,适宜pH值6.8。
2 发病规律
2.1 传播途径
主要以种子带菌远距离传播,也可随病残体遗留在土壤中作为初侵染源。病菌通过水溅或其它接触,从幼苗子叶或真叶水孔或伤口侵入,引起发病。真叶染病,细菌经扩繁后,通过维管束可导致其它叶片染病,直至进入幼瓜导致瓜种带菌,往往初发阶段,带有系统发病现象,即一株黄瓜从下部到中部均有症状,而且随着叶片的增加,病叶也逐渐增加,这说明病原细菌可在维管束内移动。
2.2 发病条件
带菌种子是发病的主要条件;田园不洁,连茬或连套种植,以及根茬过多,施肥未经充分腐熟等均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棚室内湿度过大,叶面结露或叶缘吐水,光照不足或长时间阴雨,有利于病菌的扩展与蔓延。据调查,温度20~28℃,相对湿度大于70%,叶面结露或叶缘吐水,则发病快,另外,棚室前缘及棚内低凹处和有水滴处,往往形成发病中心,连阴雨天往往造成较高的发病率。
3 防治措施
3.1 培育无病种子,搞好种子防疫
种子带菌是该病的主侵染源,也是远距离扩散传播的重要途径。加强黄瓜制种基地的无病生产,控制带菌种子的调运是控制该病传播蔓延的有效手段。
3.2 选用无病种子及种子消毒
选无病田,无病瓜留种。种子用70℃恒温干热灭菌72 h(种子含水量须在10%以下),或50~52℃温水浸种20 min,也可用新植霉素200×10-6浸种1 h,然后再用清水浸种3 h后催芽播种。
3.3 加强栽培管理,培育无病壮苗
用无病土苗床育苗;注意适时防风,降低棚室温度,增加光照;增施腐熟有机肥,发病后控制灌水,促进根发育;推广使用高垄、覆膜、暗浇水的栽培技术;注意适当轮作,清除病残体,及时翻晒土壤。
3.4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 000倍液、30%DT杀菌剂500倍液或5%百菌清粉尘剂1 000g/667m2喷施,防效较高。


滑县 苏广艳 鲁召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保技术 种子 黄瓜 传播 病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