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水稻移栽前后治虫防病方略



  
  4、预防赤枯病:水稻赤枯病又名“坐兜”、“僵苗”、“铁锈病”等,是一种生理性病害。通常矮秆品种较高秆品种病重。在缺钾严重的石灰岩和砂页岩成土的稻田发病较重。据调查,水稻受害损失一般为10%左右,重者达50%以上。
  
  发病特点:赤枯病一般在水稻分蘖期开始发病,在分蘖盛期病害发展很快。它可使稻株矮小,分蘖减少而植株纤弱,心叶窄而直,重病株到孕穗期陆续死亡,轻者还能延迟抽穗,但穗粒小而瘪。从症状看,被害株先从老叶叶尖上产生许多大小不等的褐锈色斑,扩展为不规则褐色斑块,叶片自上而下渐变成赤褐色枯死,随后向植株上部叶片蔓延,最后仅少数心叶保持绿色,似火烧状,故名“铁锈病”、“坐兜”。叶鞘病斑与叶片相似,病斑赤褐色至乌褐色,严重时枯死。拔起病株,可见根部老化,腐朽,新根少。赤枯病病因主要是土壤缺钾素所致。土壤缺钾分生理性和中毒性两种类型。(1)生理性缺钾:常伴有“姜苗”(即缺锌缺磷发僵,冷水性发僵,和深插发僵等)发生,主要土壤缺乏钾素,如石灰岩、熔岩地区的稻田,红黄土壤,山区冷浸田,沙土田,漏水田等;或气温、土壤偏低,养分释放缓慢,根系发育不良,不能充分吸收土壤中低浓度的钾素,导致稻株生长发育受阻,出现特殊病状。(2)中毒性缺钾:在无团粒结构的“烂泥田”、“深梨脚田”,或沉积板结,通透性差,还原性强的土壤,存在如硫离子和亚铁离子等,引起稻根中毒变黑,阻碍根系对钾素的吸收,严重时,根部细胞解体腐烂而发恶臭。(3)缺锌:在碱性土中锌含量低发病重。其特点是:发病先从下叶基部中脉附近褪绿成黄白色,后生红褐色不规则斑,再向上部叶片发展,心叶短而窄,叶色转淡。重病株明显矮缩,分蘖少,生育延迟,多不抽穗,或出穗不结实,根系变褐老朽。田间诊断“却钾”有明显区别。从症状看,前者先有叶脉失绿黄化,继后出现红褐色斑点,最后呈红褐色枯焦,从叶基部渐向叶尖,从叶中部向两侧发展;后者发展过程正相反。前者老叶发脆,后者则不明显。从发病条件,缺锌通常在土壤ph≧6.5时出现,“却钾”则不受其限制。
  
  赤枯病的防控措施:关键在稻田发病后,诊断确切查明病因,对症治疗。预防措施主要靠改善土壤环境,改进栽培技术,增钾补锌等。(1)缺钾型赤枯病:发病后,对病田应立即开沟排水,保持寸水以下,每亩撒色黑白灰(草木灰:石灰为3:1混匀)30-50公斤,过磷酸钙10-15公斤和氯化钾7.5-10公斤;对土质差,待生新根,可追施适量速效氮肥或腐熟人粪尿;或喷施“高能红钾”,或“美多收”营养素,或磷酸二氢钾等。(2)缺锌型赤枯病:发病后,要及时排水晒田,中耕通气,每亩追施硫酸锌1公斤,或用0.2%硫酸锌或氯化锌水溶液,进行叶面喷雾。特别指出:针对缺锌稻田,不可撒施石灰、草木灰等碱性物质,以免加重病害。
  
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 何明 
来源: 四川农经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保技术 水稻 品种 二化螟 稻瘟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