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食用菌秋冬季节的管理措施



    防治措施:(1)严格处理菇棚。在菇棚启用前使用蘑菇祛病王进行地毯式喷洒,密闭2天后,地面按每平方250克用量撒施石灰粉,而后可移入菌袋。(2)发菌期间喷药预防。每5天左右喷一次蘑菇祛病王100倍液、金星消毒液50倍液,或菌绝杀200倍液等,注意药物不要直接喷洒菇床或菌袋。3)严格处理覆土材料。菌墙或畦式栽培时,尤其使用地表土、菜园土及老菇区就地取土时,一定要使用药物进行杀菌杀虫处理,基本方法是:先将土晒干、压碎,喷洒60倍蘑菇祛病王和600倍辛硫磷,边喷边拌,拌匀后覆膜堆闷,约7天后即可揭膜、摊开,晾除异味后即可使用。(4)发病初期,迅速将病区并扩大10厘米左右挖除处理,并随即撒施菌绝杀药粉封口,注意停止菇棚喷水,并加大通风量,有条件时应尽量降低棚温。(5)非特殊情况,不要随便串棚,尤其高发病地区、连片种植区域的菇农,应禁止串棚,以防交叉感染。
   2、平菇萎缩病:又称猝倒病、干腐病等。病原菌为镰孢霉,染病菇体停止生长,并呈失水状萎缩,菇体色泽变暗、变褐、变干,下潮菇难以发生,严重时不再转潮。
   防治措施:参考平菇软腐病。
   3、平菇块菌病:又名核桃肉状菌、胡桃肉状菌、牛脑菌、假块菌等。可以危害多种食用菌,但以覆土栽培时尤甚。随着时间延长,子囊果由乳白色质变为浅黄奶油色、暗褐色,即已达成熟期。发病区域只菇不出,多种药物单独或联合使用时,效果很差,使生产损失惨重。
   防治措施:(1)平菇可采取不覆土的立体栽培方式,避免与土壤接触,可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2)原发病区,应当使用60、180倍硫酸铜联合处理菇棚,并同时处理拌料场所,尽量避免病菌孢子进入基料。(3)发菌及出菇期间,坚持预防性用药,如80倍蘑菇祛病王等。(4)发病初期,将覆土连同基料扩大5厘米范围挖除,清理出棚,焚烧处理。(5)发病中后期,摘除子囊果,挖除基料。
   4、平菇大纽扣病:亦属子囊菌。在即将出菇或出菇过程中,在料表或覆土层表面生长一些小白点,即其子囊果,初始误为是幼蕾,但永不分化菌柄菌盖,随后逐渐长大,呈瘤状,并逐渐加深色泽,后变为棕褐色,病区不再出菇。
   防治措施:参见“平菇块菌病”。
   5、平菇褐腐病:又称白腐病、水泡病等。发菌阶段感染病菌时,可在料表或覆土层表面长出白色绒状菌丝,并形成团块,很快,由白转黄褐色并分泌出黄褐色水珠,如同浅色酱油;幼蕾阶段感病时,则子实体形成团块状的菌肉组织,不能分化出菌柄菌盖,该感病菇体由白转黄后不久即可腐烂,并出现臭味;幼菇阶段感病后,则表现为菇体畸形,菌柄粗肿、菌盖特小,表面有绒状菌丝,数日后菇体腐烂并现出褐色汁液;子实体感病较晚时,只在菌盖表面出现少许凹陷的褐色病斑,若采收及时,该病斑基本不影响销售。
   防治措施:(1)严格处理菇棚,参见前述相关内容。(2)进行畦式或菌墙栽培时,严格处理覆土材料。(3)拌料及基料处理场所,事先用500倍多菌灵、60倍蘑菇祛病王等药物进行喷洒杀菌。(4)发菌期间,进行预防性用药,参见前述相关内容。(5)发生病害后,立即停止喷水,降低湿度,清理病区,并喷洒80倍左右蘑菇祛病王、或直接用菌绝杀等药物覆盖,而后填充新土。
   6、平菇褐斑病:又称干泡病、干枯病、菌斑病等。该病害症状与褐腐病极为相似,菌生轮枝霉感染后的病菇色泽变浅、质地偏干似脱水状,既不分泌出褐色汁液,也不散发臭味;但后期发病时在菌盖上的病斑却极为相似甚至相同,一旦感病,传播速度较快,危害较重。
    防治措施:(1)参见前述进行菇棚及场所处理和预防性用药。(2)科学合理地调配基料营养,一般平菇生产中,加入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是较好的措施,用量为每袋拌250千克(棉籽壳)干料。(3)合理追肥。畦栽食用菌时,采收一潮菇后,及时追补营养,也是重要措施之一。(4)发现病害,参见前述进行处理。
   7、平菇黄斑病:又名黄菇病等,病原菌为异形葡枝霉,生产中发生较重。感病菇体不再生长,也不出现畸形,亦无病斑,菇体感病后2天左右即变软、发黄,继之变褐、腐烂。病菇周围出现白色絮状物,覆盖区内不再出菇;实验室培养时其菌落为白色絮状菌丝,后结球出现浅黄色斑块,培养基底部初为白色,渐变为浅黄、金黄色。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保技术 处理 蘑菇 平菇 食用菌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