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农业科技种植技术

单季晚稻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良种。单季晚稻因生育期长,温光条件好,为确保高产,宜选用大穗、耐肥、抗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如两优培九、协优9308、Ⅱ优084等生育期较长的组合或秀水110等中迟熟常规品种。山区一些水利条件较差的地区,可选用生育期较短的协优963等品种,以避免后期干旱威胁。 
    二、适时播种。单季晚稻的播种期范围较大,但要获得高产,必须根据前作品种及所处地理位置、水利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使单季晚稻抽穗扬花期和籽粒充实期尽量避开高温或伏旱危害,一般我县在5月底6月初播种,山区可适当提早。 
    三、培育壮秧。在做好消毒浸种的基础上,采取半旱秧方式育好壮秧,做到稀播、匀播,秧田亩播种量6—8公斤,并重施面肥。秧苗二叶一心时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作“断奶肥”,移栽前5—7天施尿素5公斤作“起身肥”,并做好带药下田。 
    四、适时移栽。单季晚稻要适时移栽,尽量争取低节位分蘖,一般在6月底前移栽,秧龄25天左右。单晚因营养生长期长,分蘖力较强,插秧时可适当稀植,以充分发挥穗大粒多的优势。每亩插足1.2—1.5万丛,落田苗8—10万,为高产群体结构打下基础。 
    五、合理施肥。单季晚稻生育期较长,群体大,需肥量较大,应施足基肥,适施追肥,增加总施肥量。每亩面肥施碳铵30—40公斤,磷肥25公斤,移栽后8—10天亩施尿素8-10公斤加氯化钾10公斤作促蘖肥。穗肥于倒二叶露尖时(约在抽穗前15—18天)施用,亩用尿素4—6公斤,以保持后期仍有较好的营养水平,对延迟叶片衰老,增加粒重具有重要作用。 
    六、科学灌水。移栽后宜适当增加灌水深度,有利于秧苗返青活棵。返青后实行浅水勤灌,在每次灌水后,待其自然落干再灌,浅灌可提高水温和土温,增加土壤氧气和有效养分,有利于分蘖早生快发和形成强大根系。足苗后适时搁田,控制最高苗,提高成穗率。孕穗抽穗期做到足水养胎,浅水抽穗,灌浆期采用干湿交替灌溉方式,以延长叶片功能期,达到养根保叶增粒重的效果。 
    七、防病治虫。密切加强田间检查,抓住防治适期,切实做好螟虫、稻飞虱、卷叶螟、纹枯病、稻曲病等病虫害的防治,确保丰产丰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保技术 移栽 晚稻 尿素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