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水稻生产形势
虽然我国在2004年稻谷总产量增幅较大(总产量预计达到1.7亿吨),但与1.8亿吨的消费量相比,当年产需缺口仍有100~150亿公斤。全国稻米市场正由供过于求转向供求相对平衡的态势。同时,全球大米产不足需的状况仍在持续,也会对我国稻米市场形成促进作用,长期稻米市场仍将呈现平稳涨价格局。在我省,2004年的订单面积已经达到500万亩的规模,预计今年将突破600万亩。在此基础上,农业部计划从今年起对四川实施水稻良种补贴。
我省优质高产水稻的种源充足,每年审定的水稻新品种达到30个左右。水资源较为充分,特别是去年8月以后出现了较强的降水过程,目前冬水田、塘、库、堰的蓄水状况理想,基本能够满足今年播栽的需要。
在栽培、土肥、植保技术的研究喝推广上,我省处于全国上游水平,其中旱秧(抛秧)技术、少免耕、配方施肥、在杂糯间栽、保护性栽培等技术全国领先。2004年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四川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中,我省4个县超高栽培的验收产量单产均突破了750公斤,最高单产达到704公斤。
今年我省水稻的总体目标是:面积比上年增加45万亩以上,力争超过3000万亩;单产达到521公斤,总产量增加2.9亿公斤,达到156.3亿公斤。
二.面临的不确定因素
以化肥、农药为代表的农资价格继续呈现上涨势头。尽管国家加强了对农资价格的监管喝调控,出台了一系列降低成本、抑制出口的政策措施,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特别是石油涨价的影响,上涨趋势很难控制。
以“厄尔尼诺”为代表的灾变性天气已经开始。目前赤道中、东太平洋大部海域的海表面温度异常偏高,达0.5摄氏度以上,表明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当年冬季温度偏高的概率较大。今年夏季,洪涝、干旱等灾害也有增多的可能。我省必须高度警惕“高温干旱。低温阴雨”两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
以螟虫、稻瘟病为代表的病虫害有加重的趋势。由于防治效果不理想,2004年各地均出现了较大的病虫害损失,若与暖冬气候相结合,今年的防治成本将进一步加大。
进一步扩大播种面积的难度加大。2004年市场粮价涨幅较大,水稻种植面积已得到较大程度的恢复,在今年进一步扩大面积的难度加大。
三、对策:技术优势与政策优势
(一)充分发挥技术优势
1、大力推广10个高产优质主导新品种。从1998年开始,我省开始大力发展优质稻,经过6年努力,筛选出一批达到国家优质米二级以上的新品种,实现了产量和质量的同步发展。结合已审定品种的产量、品质、抗性以及推广应用情况,筛选推出9个主导品种供农民选择,力争优质、超高产品种覆盖面达到70%。它们是:ⅱ优725、d优527、宜香优1577、ⅱ优602、ⅱ优7号、川香优2号、金优725、金优527、宜香725。
2、全面普及七大高产、高效、实用栽培技术。在耕地面积减少和经济作物发展不可逆转的情况下,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唯一出路就是提高单产。我省近年出现的高产典型,都是在良好的生产条件、优良的品种和先进的栽培技术综合作用下取得。现有的水稻早育秧、少免耕技术等为水稻增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还陆续研究出了一些增产潜力显著的新技术,如果被农民掌握应用,每亩至少可提高产量20公斤以上。今年可大面积推广的七大栽培技术是:早育壮秧(含包衣旱育)、免耕抛秧(含秸秆还田)、杂糯间栽、强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再生稻。
3、增加播种收获面积。稻田播种面积力争达到2002年的水平,按亩平500公斤的生产能力计算,至少可增加总产量2亿公斤;扩大再生稻蓄留面积50万亩,收获面积达到400万亩,按亩平100公斤计算,可增加总产量0.5亿公斤。
(二)充分发挥政策优势
1、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继续狠抓以“水稻丰产科技工程”和“三百工程”为代表的国家、省级示范片建设,加强技术培训,使我省的九大主导品种和七大实用技术深入到基层,让广大农民了解、掌握并全面实施。
2、组建并发挥好水稻专家组的指导作用。在省农业厅的领导下,集中我省科研、推广、教学领域的专家,组建四川省水稻专家工作组,建立水稻专家组的工作机制。年前制订出水稻生产的各项专题方案,包括病虫害防治预案,及时向社会发布;生产过程中深入田间,指导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开展社会经济效益分析,从技术角度处置重大自然和生物灾害等突发事件,水稻收获后撰写技术总结、报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2/2005-4-25/212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