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建设新兴直辖市的重点战略和基础工程,实行“城乡共进、统筹发展”,经过10年努力,全市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人口覆盖率,由直辖时的不足19%发展到如今的100%,实现了城乡教育同步跨越的历史性任务,走在了西部地区的前列。
清偿“普九”欠债19亿多元 搬掉教育头上的“大山”
重庆直辖时,人均GDP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地方财政收入仅55亿元,农村绝对贫困人口达366万人,全市“两基”人口覆盖率仅为18.87%,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直辖初期,重庆高速度、超常规推进“两基”工作,到2001年,全市“两基”人口覆盖率提高到了87%。但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遗留问题,全市形成了19.45亿元的“普九”欠债,成为压在城乡教育头上的“大山”。
由于贫困县集中、移民任务艰巨、财力薄弱,重庆要在短期内偿还全部“普九”欠债,似乎是不可能的事。但在精心设计的还债机制运作下,在短短4年时间里,重庆就成了全国第一个偿清“普九”负债的省份。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介绍,重庆的做法一是实行债务分担、分类帮助,“普九”欠债由市、区县两级分担,对三峡库区等贫困山区的债务,市级财政拿大头;二是实行先区县资金后市级资金、欠债偿还销号,集中火力,分批销号;三是加大专项转移、扩大区县偿债资金来源。市政府将中央给予重庆的“三奖一补”资金给予区县,其中80%首先用于偿还“普九”欠债。
2006年底,重庆全面完成“普九”债务偿还任务,使1000多所欠债学校甩开包袱、轻装前进。
打破“重城轻乡” 确保城乡教育均衡
10年前,“黑房子、土台子、泥桌子”是重庆一些山区学校的真实写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投入体制、管理体制也不够完善。对此市政府提出,要改善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状况,建立合理的公共教育经费使用制度。
为此,重庆市制定了教育保障资金向农村和困难群体倾斜的机制。近年来,重庆先后筹措资金22亿元消除了442.9万平方米中小学D类危房;投入4.47亿元兴建农村寄宿制学校307所,新增寄宿学生6万人;投入库区学校搬迁31.6亿元,建成各类学校249所,基本满足了移民子女接受教育的需求。重庆还将城市“低保”家庭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基本解决了其“上学贵、上学难”的问题。
重庆市教委主任彭智勇说,近年来,政府对义务教育投入的增长率农村高于城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实现了农村和县镇同一拨款标准,农村校舍增长较快,生均面积城乡接近,教师学历合格率进一步提高。
投入、督导机制创新保障农村教育长远发展
多年来,重庆坚持“年初预算时优先考虑教育、执行预算中优先满足教育、年终追加预算时优先照顾教育”,出台了一系列增加教育投入的措施。例如,重庆出台规定,全市将征收的城市住宅建设配套费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基础教育学校设施建设;以划拨方式向使用国有建设用地的教育项目提供土地使用权等。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重庆市各级政府为“两基”攻坚投入专项资金达125亿元。
此外,重庆市还创新教育督导方式,引导区县加快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重庆市督学万力介绍,义务教育完成情况不仅作为专项拨款和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也作为对区县政府教育工作评估的重要参考。对教育投入和经费保障达不到要求、危房改造完不成年度计划等情况的县,实行一票否决。
经过10年艰苦奋斗,重庆“两基”水平得到了巩固和提高。2006年,重庆全部完成“普九”任务,“两基”攻坚经市政府验收,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比预定计划提前一年完成。2007年,重庆“两基”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家督导检查。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1/2008-01-16/144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