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刚过,颍泉区宁老庄镇的钱法林就来到该区阜阳工业园管委会,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继续完善企业的设计图纸。下个月,他投资5000万元创办的安徽彩韵服饰有限公司就要开工了。
“我的企业主要从事服装加工、绣花、纺织等业务,可吸纳上千人就业。”钱法林说,此前,他一直在浙江绍兴经营服装加工、餐饮等多个经济实体。之所以选择回乡创业,一是看到了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二是家乡政府的热情邀请,三是家乡的交通和人力资源优势很具吸引力。
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阜阳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渐成高潮,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截至目前,全市返乡创业农民工达2.1万人,创办经济实体1.1万个。返乡创业潮的兴起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助推了返乡就业潮。仅在2011年农民工招聘洽谈会上,就有2.8万人签订用工协议,更多的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可以说,全市已经逐步形成了农民工有序输出与回流创业良性互动的局面。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对农民工工作的重视,以及为此采取的多项积极措施。一是大力弘扬农民工精神。广大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经历了市场的淘洗,积累了资金、管理经验等,锻造出诚实守信、勤奋好学、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农民工精神。为了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支持家乡建设,近年来,阜阳通过积极筹建农民工广场,投资拍摄电影《农民工》,隆重表彰优秀农民工和返乡创业之星等渠道,大力宣传农民工精神;二是积极搭建创业就业平台。目前全市已建成22个农民工创业园,还有两个正在建设,在信贷、技术、税费等方面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政策扶持,并积极举办创业成果展示暨项目推介会。全市建立农民工转移培训基地103个,连续4年举办农民工招聘洽谈会,有6.9万人签订用工协议;三是着力维护农民工权益。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开辟讨薪绿色通道,2010年向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8100多人次、法律援助案件1570件,催发、追讨农民工工资530多万元。
另外,全市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250万,占人口总数的25%,年劳务收入300亿元,占农村家庭总收入的40%.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已成为推动阜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原动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1-03-31/124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