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以扩大公共财政支出、促进农民就业为要点的人力资源 “强后盾”。进一步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切实按照城乡统筹就业的要求,逐步加大农村就业资金投入,加大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方面的投入,统筹使用各项培训资金。同时,农村就业平台到村规划应按照与城镇相同的标准来安排,对乡镇劳动保障机构的设置、人员和工作经费渠道等,在省乡镇机构改革等政策性文件中予以明确,作出制度性安排。财政对农村平台机构的经费要给予大力扶持,确保基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平台建设及时到位,以便提供更加快捷的就业服务。(淮安市劳动保障学会 洪大伟)
策略革新 抓出就业服务实效
盐城市实施的 “牵手行动”,以“企业招员工不出厂门、农民找工作不出家门”为目标,以提高组织层次、扩大对接范围、创新服务方式为内涵,以区域联手、部门协同、供需互动为特色,以个性化、制度化、常态化为保证,节点与常态相结合,使更多的农村劳动者走上了就业岗位,帮助缺工企业解决了用工难题。
自2008年春始,盐城市劳动保障部门启动实施了服务企业用工、帮助群众就业的 “牵手行动”,着重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革新组织推进方式,制定专项行动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部署,统一行动,统一要求,整体推进。二是信息发布方式创新。三是多渠道组织应聘者报名。求职者可以到县、镇 (乡)、村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登记,或与用人单位电话联系、填表邮寄到用人单位等方法报名应聘。四是改变洽谈方式。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信息汇总梳理并及时反馈到各招工单位后,供需见面、考核洽谈时间、地点和方式由用工单位自行确定。五是创新跟踪服务方式。对招工单位进行跟踪回访,建立招工单位诚信档案,作为今后为企业提供用工服务的依据。对没有匹配成功的岗位信息,继续实行用工服务,并将其作为职业培训岗位设置的重要依据。
在首次组织的 “牵手行动”中,全市共有1032个用人单位参加招聘,提供就业岗位74839个,45502名求职者报名应聘,录用率高达51%,比以往提高一倍。
“牵手行动”紧扣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和改善民生这个重点,将服务企业用工和帮助群众就业紧密结合,形成了鲜明特色。
全市联动,充分利用了岗位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是“牵手行动”取得实效的前提;深入广泛宣传,使每个求职者得到岗位信息,是“牵手行动”取得实效的基础;洽谈时间充分,有利于劳动力供求双方反复沟通,是 “牵手行动”取得实效的保证;发挥整体功能,提升就业服务系统的贴近服务能力,是“牵手行动”取得实效的重要条件;节点和常态相结合,则是“牵手行动”的一大特色。
全市联动的举措,使求职者特别是广大农村劳动者获取的岗位信息更多、择业选岗的空间更大,同时也使招工企业选择员工的范围更大,充分利用了本地岗位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降低了招工和求职成本,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群众。
在 “牵手行动”中,对招聘录用的人员,建立基础管理台账,实行实名制;对未实现招聘计划的用工单位进行再登记,进行用工指导;对无人报名应聘和未能招到员工的用人单位进行重点检查和分析,并结合该市人力资源市场每周三、周五举办的劳务集市,继续提供招聘服务。
2009年初,盐城市投入近200万元,改扩建了市本级人力资源市场,以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据统计,周三、周五进入该市人力资源市场的企业超过80家,求职人员达1200人,每场均达成录用协议500人以上,公共就业服务品牌化的效果再一次得到体现。
组合措施 破解企业用工难题
企业 “招工难”、“技工荒”等现象的产生,是多重因素叠加导致的结果。而且,这种现象始终伴随在企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必将对旧有经济运行格局和企业发展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优化产业结构。一是加快增长方式转型。改变单纯依靠低劳动力成本发展的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大力引进和发展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二是依靠科技进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和加强传统产业的新产品开发,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产业升级,努力使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型转变,减少企业经营中劳动力成本所占比重,突破 “招工难”瓶颈。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10-06-25/118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