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农民工行情见涨?


真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就在去年经济危机下,农民工无工可做,纷纷返乡的记忆还没散去的时候,今年民工荒的新闻就开始吸引了媒体的关注。而央视记者的报道更是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四川出现民工荒,建筑工人月薪5000元。

由于我父亲是一个资深建筑工人,我对这个行业也算了解一点皮毛,所以我对这个新闻并不感到过于惊讶。且不说这个月薪5000元只是个别现象,并不普遍,不过是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而提炼出来的一个细节。即时真的大部分建筑工人的工资能到5000,我也不太惊讶。

虽然父亲金盆洗手已经好多年了,但是几个堂兄还在做这个行当,因此也会和他们聊起建筑工地的事情。记得在两三年前的时候,一个堂兄在石家庄干活,每个月至少都能拿到3000元了。我不知道现在这个行业的情况,当时他们是分为两种计薪标准,“日工”和“包工 ”——前者是工头规定每天多少钱,干多少活都是这个价;后者就是我们说的绩效工资,多劳多得。我所认识的建筑工人们,都喜欢做包工,经验告诉他们,包工挣钱比日工多。基本上对他们来说,每个月至少挣3000块钱才会做这个工作。

我上面说的是技术工种,而那些单纯出卖劳动力的建筑工人们,则挣不到那么多了,但是每月也能达到一千多。但是这样的收入在当时的石家庄也算不少了。举个例子说,我也算是个堂堂的大学本科毕业的,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才几百块钱。半年后换了一份工作,工资涨了一点,也才涨到一千多。

不过即使当时他们挣钱比我多好多,而且我又是建筑工人世家,但是从来没有想改行做建筑工人的想法。我们坐在电脑面前为他们的高薪喝彩的时候,其实并不知道他们获得这样的高薪背后,付出了多大的辛劳。父亲兄弟四人,三个人是建筑工人,其中两个人都得了腰间盘突出,这和他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劳动时间也很长,每天工作时间绝对远远超过8个小时(现在不知道情况是不是好些)。当然,为了多劳多得,他们也会忍耐的——中国农民的忍耐能力总是很大的。最重要的,那些所谓的高薪,只不是是表面上的数字。最终结帐的时候他们能拿到多少,谁也不知道。因为讨薪要跳楼的新闻,我们看到的还少吗?

而同样是建筑工人,我们要不要习惯性的也对比一下美国的情况呢?

刘瑜的新书《民主的细节》中有一篇文章叫《咱们美国工人有力量》。文章中说,美国的建筑施工速度非常缓慢,与中国日新月异的速度完全没办法相比。一个原因就在于美国工人身上。他们每天早晨8点上班,5点下班,上午有一个常常的“咖啡时段”,下午也有另一个长长的“咖啡时段”。除此之外,午饭时间要用两个小时。如此算来,一天他们能工作六个小时就算不错了。除了时间上的不同之外,他们还享受着完备的保险、高额的福利以及正常的假期——你问问现在我国的建筑工人,他们平时有节假日吗?

不过,也许有人会问,我们不要提这些现在没有达到的标准,而是用现在的情况和去年民工返乡的情况相比,和前些年农民工的工资水平相比,是不是有进步呢?

我得承认,数字实实在在的摆在那里,看起来确实进步了。但除了这个数字上的变化之外,我并不像盛大林那样乐观。我不认为段时间的数字浮动,能够对农民工这个群体产生多大的影响——如果工厂效益不好了,可以随意削减农民工的工资,甚至零成本的辞退农民工,遣返他们;现在效益好了,提高工资,吸引他们来工作,也很正常,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而如果现在效益好了,提高工资就能重新招到农民工来工作,那么当再次遭遇效益不好的情况时,他们一样可以随意辞退农民工——对农民工来说,“招之即去,挥之即来”的状况并没有改变,而这种状况没有改变的话,现在他们能挣到高薪,过两天他们也可能随时失业。

如果民工荒背景下的涨薪,真的反映了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的话,那也仅仅是反映了供求关系这个概念。农民工只不过是这个概念里的一个“变量”,而不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正常群体——如果是一个正常的群体的话,为什么他们不能和我们一样有福利保障?不能和我们一样有节假日?正如张军兴所言,如果不能建立相关的法治、民主、人权等要素的配套,缺乏这些政治、文化层面的措施,农民工告别廉价劳力就只能是一个幻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咖啡 变量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