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必须正视农民工市民化趋势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农民工的居住条件、养老保险、工资收益等问题提出要高度重视。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表明进城农民工与市民的不平等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农民工市民化趋势已经出现。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2亿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主要力量。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务工农民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7.6%,在第三产业中占52%,在加工制造业中占68%,在建筑业中占80%。三十年来中国农民流动呈现三次浪潮:第一次是“离土不离乡”的以乡镇企业为就业目的地的就地转移,第二次是“离土又离乡”的以城市为目的地异地暂居性流动,第三次浪潮则是以长期居住为特征且有举家迁移的倾向。农民工阶层也在不断分化,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大多是第一代农民工的后代,18至30岁之间,处于一种“回不去农村,融不进城市”的现状,没有务农经历,不适应农村生活,所接受教育水平普遍高于第一代农民工,渴望获得一技之长。新生代农民工是最有市民化意愿和亟须市民化的群体,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问题上必须面对的新课题,也迫使我们必须正视农民工市民化趋势。

  辜胜阻认为,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农民工逐渐转变为市民的社会经济过程。目前,多渠道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条件已经具备。农民工市民化主要可采取两条途径:一是对于长期留在城市中的一部分农民工,尤其是那些私营企业主和技能型农民工,他们收入已经相当稳定,完全适应城市生活,可以让其率先在所在城市市民化,获得城市归属感。另一条途径是构建能人回流、要素集聚的体制和机制,在2800多个县级市县区中依托县城建设一批10万至30万人的城市,让农民工在户籍所在地县城市民化,通过县城把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扩展到乡村,使县城成为城乡融合的枢纽和桥梁,缓和农民工市民化对大城市的压力。

  目前,许多农民工已经成为城镇经济的“助推器”。调查表明,湖南省迄今已有近20万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建起了8万多个“回流型”个体民营企业,吸纳近50万农村劳动力,年创造效益30亿余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后代 多渠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