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之下,碧水之滨,绿树红花掩映着一座如海鸥展翅般别致的建筑。这就是位于京郊顺义的奥林匹克水上公园。
一辆蓝色的电瓶车缓缓驶来。女司机穿着漂亮的蓝制服,一边熟练地操纵着方向盘,一边向人们介绍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的细节之美。她叫李亚楠,今年32岁,几个月前,她还是一位闲居在家的农妇;而现在,她已经是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的一名熟练的员工。正是奥林匹克水上公园这个像画儿一样色彩缤纷的地方,让李亚楠的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
全市新增就业123万人
李亚楠家住顺义区南彩镇西江头村。像不少京郊姑娘一样,她中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家呆着。如果没有奥运会,她还不知道何时找到走上工作岗位的机会。李亚楠清楚地记得,2001年7月13日晚上,她和很多人一样坐在电视机前看北京申奥的现场直播。在申奥成功的一刹那,全家人又跳又笑,欣喜若狂。“当时是真高兴。为咱们的国家高兴,为自己是北京人高兴!”但那时她并没有想到,自己会有机会这样零距离地接触奥运会,奥运会又将如此真实地改变她的生活。2002年春天,李亚楠听说奥运会将有几个项目在顺义举办。再后来,在距她家不远的潮白河畔,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潇洒亮相。今年4月,南彩镇社保所在村里贴了一张招聘告示,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来招工了!其中一个工种是电瓶车司机兼导游。“我正好有驾驶执照,就报了名。”经过两个月的免费培训,今年7月,李亚楠走出家门,成了一名骄傲的“上班族”。
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兴建,让3000多名顺义人有了新的工作。
首都机场扩建,又让1万多顺义人实现就业。奥运会的辐射、聚合效应,又使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顺义区投资的新热点。现代汽车公司来了,首钢冷轧项目来了,航空公司来了,银行也来了。据顺义区劳动局副局长史庆军介绍,在筹办奥运会这几年间,仅顺义就有5万多名农村劳动力像李亚楠这样走上了工作岗位。
顺义只是一个缩影。在全市,奥运会直接或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就更多了。据市劳动局就业处副处长王福刚介绍,奥运筹办期间,本市新增就业123万人。最近5年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低于2%,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保持在60%以上。
困难群众实现就业脱困
奥运会在红红火火地筹办,首都经济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新的就业岗位不断涌现。在这场奥运的“盛宴”中,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了自己的岗位。
筹办奥运,为本市解决城镇失业人员和困难群体就业提供了机遇。
从2002年以来,小额贷款、社保补贴、就业援助等11项就业促进政策先后出台,89万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在奥运会筹办期间,本市还建立了“4050”农转居、享受低保待遇和残疾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援助制度,进行托底安置,29万名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就业。
今年以来,本市重点加大了对城乡零就业家庭的帮扶,建立了动态帮扶机制,对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消除一户。截至9月底,年初认定的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目前共帮扶10498户零就业家庭实现至少一人就业。
宋小平是朝阳区水碓子社区的一名下岗职工。自2000年下岗,他就没有新工作,“咱年龄大,学历又不高,工作确实难找。”宋小平憨厚地说。能重新上岗,得感谢奥运会。
奥运会不少场馆和接待酒店位于朝阳区。为以最完美的形象迎接奥运会的到来,近年朝阳区启动了奥运场馆周边整治工程。在路口,有交通协管员引导人们有序行进;在公交站台,有文明监督员引导人们排队候车;在街边,有秩序维护员劝阻游商别随地摆摊……今年上半年,宋小平经团结湖街道推荐当上了城管协管员。
借奥运会的东风,许多像宋小平一样以为自己再也找不到工作的人,在首都的公交站台、地铁车站,在宾馆、体育场,在工厂,在社区等地成功就业。
就业人员薪酬年增15.7%
奥运会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的盛会,也是一场经济的盛会。
奥运会像一台经济加速器,助推首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2001年至2006年,首都经济年均增速达到12.2%,比前一个五年提高1.4个百分点。在此期间,北京人均GDP由3262美元跃升到6331美元。奥运会还没有到来,北京就已经提前享受到它所带来的喜悦。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7-11-22/108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