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扶持与监管并举 努力提升农机化水平


根据山东省农机化和农机工业发展实际,省农机局与省财政厅通过联合实施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把解决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过程和大宗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急需和空白机械装备作为主攻方向,积极组织进行研发攻关。2015年全省共立项安排了59个项目,重点立项研发了15种不同类型的系列化粮食烘干机械,补助研发了大型棉花采摘机、花生联合收获机和棉花标准化播种机、花生气力式播种机等关键机具,并对高端动力换挡拖拉机、自动飞控无人植保飞机等高端智能机械装备研发创新进行了大力扶持。

山东省以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为抓手,在省市县层层建立了不同作物、不同生产条件的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其中省里先后建立300余处基地。依托示范基地,组织农机农艺技术人员,积极探索融合运用农机农艺技术,开展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和改进升级,总结各类作物、不同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技术模式和技术路线。同时,充分利用关键农时季节,采取召开现场会、演示会、举办培训班和送科技下乡等有效形式,强化对农机化先进技术与机具的宣传、示范和推广。省里先后召开了保护性耕作、深耕深松、玉米籽粒收获和棉花、花生、葱姜蒜、茶叶与中药材采收等机械化现场会。

围绕解决农机化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山东省积极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凝聚系统内外力量,不断创新完善技术创新工作体制机制。一是联合建立工作组织。协调省农业厅、省农科院、省农机院等单位成立了棉花全程机械化联合推进办公室,组织省农机推广站、省农技推广站和省花生研究所等单位组建了花生全程机械化技术协作组。二是联合实施技术创新。省农机局邀请有关院士、知名专家和基层一线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论证,组织引导农机农艺产学研推用多方参与实施。三是联合发布主推技术。根据全省农业和农机化发展的现实需求,每年都组织省农机推广站、省农技推广站联合确定和发布农机化主推技术,初步构建起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共同推进的协同创新工作机制。

青岛

强化监管 保障发展

如何依法依规监管是农机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近年来,青岛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认真履行监管职责,探索创新监管方式,在保障农机化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廉洁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835万千瓦,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0%。

农机购置补贴机具全面监管。2014年以来,青岛按照国务院简政放权的要求,取消了事前购机补贴指标的审批,将“先申请后购机”改为“先购机后补贴”,确保了农民的购机自主权,农机部门的廉政风险得到了有效防控,有利于产销企业开展良性的市场竞争。

实行“先购后补”的办法后,青岛对补贴机具实行带机核实、逐台审核,不留空白,做到了“见人、见机、见票”,实现了购机补贴工作监管全覆盖的目标。

为了做好机具核实工作,青岛要求各区、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做到“四有一优”:有专项工作经费,有申报办公场所,有高拍仪和身份证读卡器等监管设备,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服务流程,让购机农民大多数跑一趟、最多跑两趟就能办完手续。

深松整地准确监管。从2015年开始,以市级作业补助为主,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600多万亩耕地的深松整地任务。为做好这项工作,去年安排6000万元,用于补贴大马力拖拉机和深松机;3200万元用于作业补贴;120万元用于示范区建设。

在监管方面,青岛对作业面积、深度等指标进行核实:多数区市安排了专项质检费,选拔组建了质检员队伍,配备了GPS面积测量仪、测量尺等检测仪器;有的区市采用新型智能化深松监测仪,实行“互联网+”在线实时监测;还有个别区市通过中介机构进行监管。去年底,青岛市农机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对3种监管方式进行了评估,发现在精准、效率和成本等方面,“互联网+”监管方式更有优势,今年将在全市推广,实现监管由传统的人工为主向新型智能化的转变。

农机安全生产强力监管。青岛市有20多万台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30多万农机手,还有300多个农机维修企业,分散流动性强,作业工作条件较差,安全监管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强化 拖拉机 整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