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余姚,一座彰显农机文化的城市(图)


1997年,余姚市建立了全国第一家农业机械博物馆——中国农机博物馆,用以收藏、记录、传播农机文化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促进农机化工作的发展。

数年来,余姚市的农机化工作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李兰珍任局长以来,余姚的农机工作取得了更为快速的进展。

到2010年底,余姚市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0.6万余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58.5万千瓦,高性能、大马力、复式作业的农业机械快速增长,已引进育秧播种流水线9条,高速插秧机343台,联合收割机900台,大中型耕作拖拉机637台,谷物烘干机67台(套),耕作机械5900台(套)。粮食生产耕、收、植保等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98%以上,机插水平提高到60%以上,使余姚市的粮食生产综合水平走在了浙江省乃至全国前列,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节能、高效、自动化机械和特色机械,农机组织化程度和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多次被评为全国、省农机化工作先进县(市)。

农机文化的核心,依然是创造

如果说文化节是对农机文化“点”式的弘扬,那么日常工作中充满创新精神,则可以看成是对文化核心的真正把握。对此,李兰珍有着深刻的理解,“农机文化是农耕文化的精髓,农机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缩影。”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底蕴深厚、经济发达的余姚,2009年入选首届十大(县级)“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10年蝉联这一荣誉。正是在这样一个具有幸福感而且富有创造力的环境中,农机化工作走出了自己的优美轨迹,创造出独特的农机文化。

案例一:余姚农机展。说起农机展似乎没有什么新鲜的地方,但数年前即开始邀请企业参展的应该为数很少。已经搞了4届的余姚农机展览会,不收取参展农机厂家的任何费用,由市政府出钱,让企业展览。目的就是为企业与农民搭建平台,让农民了解真正先进适用的农机具,提高使用农机的积极性。正是因为看到了历届展会的良好效果,余姚市政府决定将展会的主办单位由余姚市农机局改为余姚市人民政府,更名为余姚市农业博览会,之后的展会,包括日前举行的余姚市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都异常成功。

案例二:自主进行品种、工艺等试验。目前,余姚的水稻生产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除了受益于国家的补贴政策外,农机局自行试验机插水稻品种的做法功不可没。据介绍,目前农机局还保有17个试验点,重点进行新品种、新工艺、新模式的试验示范。

案例三:康绿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园区。作为全国蔬菜标准园创建单位之一,也作为余姚市农机部门大力进军蔬菜种植业的一个成功案例,余姚市康绿蔬菜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蔬菜基地1700余亩,拥有耕作机械、移栽机械、自动播种流水机组、简易播种机、移动式高压植保机械40余台,喷滴灌1500亩,辐射带动蔬菜基地面积近3000亩,除收获环节外基本实现蔬菜生产机械化。这样的蔬菜合作社,在余姚至少有4家。

案例四:金马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这是余姚农机合作社“一化四中心”(规范化、培训中心、维修中心、育秧中心、烘干中心)建设的典型代表,目前正在进行总投入约40万元的工程,安装先进的电化教育设施,搭建起远程教育系统。

受到农机部门工作的影响,小曹娥镇的一个农民自己研制出了省工节本的蔬菜灌溉施肥机械;困扰当地榨菜产业多年的机械化收获问题正在解决之中;不少花木公司大胆引进国外先进的移栽设备;大量的畜牧、水产养殖场也在部分环节上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与电信部门合作建立的农机“e”路通已于日前正式开通运行……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

正是在这样的工作中,一种激励创新的氛围和环境被建立起来,一项项新的成果涌现出来,以农机的不断创新提升整个农业行业生产力的效果被不断肯定……如果要给余姚农机工作作个总结,这当中所蕴含着的创造成果及这些成果的影响力,应该就是农机文化。

“弘扬河姆渡文化,打造农机文明,引领农机工作。”这是李兰珍的简单总结,“我们农机系统应该也可以创造出和汽车文化一样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农机文化。”

姚江之畔,杭州湾侧,我们举目期待,伴随着余姚农机化工作内涵和外延的不断创新,伴随着农机化工作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人们会越来越多地看到农机化工作成就中更为深刻的内涵,它的名字叫——农机文化。“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著名哲学家罗素的论断将在这里得到验证。余姚,这座日益彰显农机文化的城市,因为多了这样一种文化而变得更为多元,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们也将因此而更具幸福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 联合收割机 蔬菜 农机具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