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农业机械化日益成为引领农艺制度深刻变革,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应用的主要载体。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必须促进生物、工程、信息、环境技术的集成化、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技术、玉米机收技术应用面积扩大,快速引领了耕作制度、种植方式的变革,提高光热水土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可在保证稳产增产的前提下,比传统耕作减少4道以上工序,实现“少一份耕耘,多一份收获”。水稻机插秧实现宽行、浅栽、定穴、定苗栽插,是对传统的手工育苗移栽方式的一项重大技术变革。机插秧效率可达人工插秧20倍以上,亩均增产可达50斤以上,且抗病虫害、抗倒伏性好。黄淮海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地区,机收机种同时进行,可使两作接茬的收、种环节的作业时间缩短10-15天,将“三夏”变为“两夏”,减少套种,实现平作,既简化农艺又节本增效。农业机械化有利于完成人畜力无法达到的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争抢农时,保障复种指数稳定增加,提高单位产量和产品质量,确保适时播种收获,减少损失,保证农产品新鲜度。很多农艺技术要求和抗旱排涝、大规模的病虫害防治只有通过机械的动力、精确度和速度才能达到。现在,很多地方农村留守劳动力主要是“386199”人员,不能承担强体力劳动,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相对偏弱,影响新技术推广应用。国内外农业发展实践证明,在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素质下降的情况下,通过机械物化农业技术是大规模应用先进农业科技、实现现代意义精耕细作的主要途径。第四,农业机械化日益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减少土壤中的化肥、农药残留量、防止土地沙化等,需要多措并举,农机化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干旱地区使用机械进行保护性耕作,通过少耕、免耕、秸秆覆盖、直接播种等措施,在不降低产量前提下,可以增加土壤蓄水量16%~19%,增加土壤有机质0.03%~0.06%,每公顷节约用水600立方米,减少风蚀(农田间扬沙)60%,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相同的施肥量,用机械深施基肥可增产5%~10%,而在保持产量相同的情况下,可节约肥料20%。再如机械施药技术,通过高效施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减少了无效雾滴的数量,提高了雾滴的附着率,减少了雾滴的漂移,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可比传统施药方法提高20%~30%。精量播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高效植保等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可有效达到节种、节肥、节药、节水、节能的目的。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和农村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也需要有经济实用的农机装备。一些国家已开始出现高度机械化的生态农场,以确保农业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益和持续发展,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第五,农业机械化日益成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劳动者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必然要求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很大程度上也是造就高素质的职业农民的过程。根据调查,活跃在农村的4000多万农机手,大多是有相对较高文化素质和较好身体素质的中青年农民,其中的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负责人懂农艺技术、会操作机械、善于经营,是新型农民的代表。可以说,将来从事农业生产主要是以农机手为代表的职业农民。农业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的推进,将涌现更多的农机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催生更多种植大户、养殖大户,造就更多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同时,农业机械化可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从事非农产业,增长技能本领,拓展增收空间,缩小城乡与工农差距。概括来说,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提高“三率”、实现“三个解放”、达到“三个促进”。提高“三率”,就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实现“三个解放”,就是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多数农民搞饭吃的局面;把农业从传统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靠人力畜力为主的落后低效的生产方式;把农民从高强度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达到“三个促进”,就是促进了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营制度创新,促进了生产、生活和生态建设,促进了农业、农民和农村面貌深刻变化。所以说,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夯实“三农”发展基础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农业建设中带有方向性的战略任务,是协调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化 农业生产 农业机械 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