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农机化司司长 宗锦耀
v\:* o\:* .shape@font-face @font-face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刻不容缓。这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强调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并强调要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农业,最根本是要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支撑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主导力量。农业机械化本身也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结构布局,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一、充分发挥农机化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支撑作用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关键阶段,迫切要求农业发展方式由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依赖人力畜力生产向依赖现代化农业装备生产转变。在这一时期,农民对农机作业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生产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农业机械化在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农业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农业机械化日益成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我国农村劳动力已由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由绝对过剩向相对过剩乃至结构性短缺转变。一些地方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趋势明显,由于缺乏青壮年劳动力,复种指数降低,科技应用水平下降,种植方式粗放。同时农民劳动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新生代农民更是不想种地、不会种地,留在农村务农的也需要体面劳动。农民对农机作业的旺盛需求从粮食作物全面拓展到经济作物、林果业、畜牧业和渔业。机械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影响农民生产意愿进而影响到大宗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因素。缓解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可能造成的农业生产萎缩风险,加快农业机械替代人力步伐是根本出路。近年农民种植冬闲油菜的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因为劳动强度大、效益低。河南省在2000多万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粮食生产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湖南等一些地方将单季稻恢复为双季稻种植,生产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将农业机械化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6条主要技术路线之一,规划测算,仅推广深耕深松一项就可增产粮食50亿斤。在同等生产条件下,水稻、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可实现节种增产减损的综合增产能力分别为53kg/亩、37kg/亩、72kg/亩。因此,依靠地、水、肥等资源要素投入增产受到的约束增强情况下,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挖掘我国粮食增产增收潜力的现实选择。2010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即将突破50%,机械化生产方式将占据主导地位,农机已经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军。在这种趋势下,必须更加毫不犹豫地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粮食等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业稳定发展才有装备支撑保障。第二,农业机械化日益成为深入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推动力量。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必将引发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完善。以跨区作业为代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深入发展,以农机合作社为代表的各类新型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涌现并发展壮大,将分散的农田作业机械有机地整合,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标准化及订单式、保姆式服务,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连片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和作业效益,普通农户作业费用支出同时降低,很多适用农业技术也因此得到推广,农业生产质量得到保证。农机社会化服务走出了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单元开展机械化大生产新路子,在巩固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为深入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两个转变”、推进农业的第二次飞跃提供了成功实践。此外,农业机械化又是引导高素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各类现代生产要素回归和投入农业的重要纽带。不少外出务工或是开餐馆、做生意的农村能人,看到农机化的良好经营效益,纷纷投资购置农机,有的专业开展农机服务,有的承包土地,成为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农机化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延伸,有利于推进农产品加工、流通保鲜等二三产业的发展,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也是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过程,带动了规模作业、规模种植、规模经营和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高,有力推动了农村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jx/1/2010-3-30/228370.html
上一篇 : 农业部组织西南旱区百万农机抗旱保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