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快提高农机质量监督服务能力。加强部、省级农机试验鉴定机构建设,改进鉴定检测手段,创新试验检测方法,拓展检测领域,提高鉴定技术水平,优化检测能力布局。要进一步加强农机试验鉴定基地建设,完善对农机产品的安全、环保方面的试验检测设施,及时做好农机产品的先进性、适应性、可靠性、安全性的鉴定和认证工作,保证鉴定的科学性、权威性,为农民把好产品质量关。开展农机产品质量调查、安全鉴定和重点检查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结果,主动向农机生产企业反馈产品质量信息,帮助农机生产企业查找产品质量问题,促进产品质量提高。建立健全以县级机构为主体的农业机械质量投诉监督体系,细化投诉受理工作流程,设立专人受理,实行首问负责制,确保农民的投诉能够得到就近、及时、有效的受理和回应,督促企业加强农机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工作。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管理,严把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发放与监管关口,强化农机维修质量监督。推进农机生产企业维修能力认定工作,支持农机维修技术研究和工艺创新发展,促进农机维修节能减排。全面履行农业机械化质量监督管理职能,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加快提高农机安全监理服务能力。全面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完善规章制度,创新服务方法,加强机构、队伍和装备建设,提高安全监管能力,保障农机安全生产。进一步完善农机安全监理体系,明确各级机构职责任务。大力加强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合理设置岗位和配备人员,强化人员培训,提升队伍素质;积极探索聘请兼职乡村农机安全员的方法,完善覆盖乡村的农机安全监理服务网络,拓宽农机安全监管服务范围。进一步推进农机安全监理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努力改善安全执法手段,提高安全监管服务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切实履行好农机安全检验、培训考试、宣传教育、安全检查、事故处理等监督服务职能。从服务农民、方便群众出发,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推进送检下乡、送考下乡等服务。积极推动落实免费安全检验制度,努力提高农业机械的上牌率、检验率及驾驶人持证率。继续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和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与专项治理活动,强化各项监管措施,消除事故隐患,遏制重大农机事故的发生。争取加大农机安全的财政投入,将安全检验、牌证发放等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将农机安全保险保费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数量达到700个以上,农机安全监理“三率”水平稳定在70%以上。
(四)加快提高农机教育培训服务能力。充分整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发挥现有基层农机化学校的作用,依托农机企业、科研院所和有关社会培训机构,分层次、分阶段、多渠道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全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重点打造农机化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实用人才三支人才队伍。即:以提高行政能力、发挥职能作用为核心,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管理能力强、乐于奉献的农机化管理人才队伍;以提高创新转化能力、发挥技术支撑作用为核心,培养和造就一支农机化科研领军人才和专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以提高增收致富能力、提升作业质量为核心,培养一支农机操作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实用人才队伍,造就更多职业农民。每年培训农机化管理、科技和实用人才550万人次以上,其中农机实用人才队伍每年培训450万人次以上,不断提高农机使用、操作、维修、保养、经营、管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大力支持培训机构更新教学机具与仪器,加强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积极支持培训机构开展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密切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及相关机构合作,积极参与并认真做好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和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努力使培训的内容贴近农民,培训的手段适合农民,培训的形式方便农民,培训的效果富裕农民,为促进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
(五)加快提高农机化信息宣传服务能力。完善农机化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制度,面向社会提供多层次的农机化政策、科技、市场等信息宣传服务,以信息化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以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为龙头、各省站为骨干,覆盖全国地市以下的农机化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各级农机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指导工作服务,为农机使用者和服务组织、农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加快建设农机作业信息服务和管理调度平台,及时发布作业需求、价格行情、天气资讯、油料供应、维修服务等实用信息,促进重要农时农业机械作业有序、有效。大力支持中国农机化导报等业内报刊媒体提高办报(刊)能力、扩大读者覆盖面、提升报道影响力,加强与中央、地方主流媒体及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沟通与合作,大力宣传农业机械化的地位作用、法规政策、发展战略、工作成效、先进技术和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媒体凝聚力量、推动工作的积极作用,营造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良好氛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 农民群众 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