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加强示范区建设 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上)


(三)建设示范区是加快农业技术集成和新型农机具普及应用的重要措施。农业机械是农业科学技术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的重要载体。我部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大力推广11项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但目前推广运用的广度、深度还不够,一些技术和机具研发滞后,推广应用不快。如:玉米收获机、免耕播种机等研发滞后,杂交稻、超级稻插秧和免耕栽培机具、技术还不够成熟,机具适应性、可靠性有待提高;丘陵山区需要的小型、轻便、耐用的农机具满足不了要求;棉花、甘蔗、马铃薯、油菜收获等高性能农机具有的处于研发和初步推广阶段,有的还是空白。需要充分发挥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和推广机构的作用,积极推动农机化科技创新,建立农机与农艺专家协同攻关的有效机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研究开发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通过在示范区的试验集成,完善机械作业标准和农艺规范,不断改进质量,为全面推广做好准备。开展示范区建设,建立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可以推动农业科技集成应用和新型农机具研发。

(四)建设示范区是推进农业机械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快速发展,2004年以来,综合机械化水平每年都以2个左右的百分点增长。农机化快速发展的动力既有政府的因势利导,积极扶持,也有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强烈需求;既有农机研究院所和工业企业的不懈努力,也有农民和农机户以及农机服务组织的重要贡献;既有农机具在品种、结构、质量方面的全面进步,也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保障。但就目前来看,各级政府在农业机械化上的支持政策与农业发展对机械化的需求还不对称,农机化管理体制、服务机制和投入机制尚不完善。要将目前的发展态势保持下去,必须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突破。开展示范区建设,一是可以积极探索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创新和发展经验。多年以来,我们在培育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服务组织,探索跨区作业等社会化服务形式和运行机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我国农机服务组织规模小,组织化程度还较低,如何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在一个区域全面推开,需要各地加大示范创新力度,看准的大胆尝试、大胆创新,不断总结完善服务形式和机制。二是可以积极探索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经验。近年来,随着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极大提高,机具保有量快速增长。但农机化技术推广、安全监理、试验鉴定等公共服务能力较弱,农机维修、机库棚、机耕道等基础设施落后,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农机化发展的因素。通过示范区建设,整合资源,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切实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可以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的经验。目前,农机化政策扶持体系和投入机制尚不完善,特别是吸引金融信贷资金、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的能力较弱。建设农机化示范区,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整合社会资源,优化要素配置,共同促进农机化持续快速发展。

总之,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机化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也给农机化发展创造了良好发展机遇。开展示范区建设是农机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走中国特色农机化发展道路的具体实践,是开创农机化工作新局面的有力举措。我们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切实抓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工作。

二、认真总结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的成效和经验

一年多来,各地因地制宜,求实创新,认真实践,积极探索,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以全国示范区建设为引导,带动了省地县多层次示范区建设工作的全面展开。全国100个示范区建设布局广泛,示范内容全面,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果业、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示范各具特色,平原、丘陵、山区、牧区均有覆盖,示范面积达到1000多万亩。其中有80个示范区进行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51个示范区进行了油菜、花生、棉花、薯类、茶叶、甘蔗、蔬菜等特色作物机械化示范,24个示范区进行了畜牧业、渔业生产机械化示范,15个示范区开展了林果业机械化示范,19个开展了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示范。许多省区市以全国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根据本省区市实际情况又确定了一批省级、地级、县级示范区,形成了多层次的示范网点,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在更大的范围探索农机化发展道路与经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机械化 农机具 水稻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