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加强示范区建设 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上)

零零社区网友  2008-10-20  互联网

:宗锦耀

v\:* o\:* .shape@font-face @font-face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跨入中级阶段的第一年。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和建国59周年前夕,我们齐聚在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召开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河南考察农村工作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中央1号文件关于建设农机化示范基地的要求,全面总结一年来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分析农业机械化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今后一段时期示范区建设工作。昨天,大家在九台、榆树考察了吉林省的示范区建设情况,参观了“三秋”机械化收获现场。刚才,听取了部分省和示范区典型经验介绍,很受启发,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和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建设农机化示范区的重要意义

去年,我部决定在全国开展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工作,100个县市和农场被确定为首批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开展示范区建设,探索新路子,积累新经验,对于促进新时期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建设示范区是促进新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迫切需要。2007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42.5%,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总劳动力的比例降至38%,按照农机化发展阶段划分标准,我国已进入农机化中级阶段,这是一个历史性跨越。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机化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农村改革发展情况时指出,现在国家有农机补贴政策,农民购买农机积极性高,农机企业面临着发展的黄金期。要求加强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研发和生产,不断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温家宝总理指出要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采取相应政策措施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回良玉副总理强调,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中一件带有方向性的大事,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迫切需要。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明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要求,实现新阶段农机化又快又好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根据已实现农业机械化国家的经验,中级阶段后,农机化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也是各种矛盾的凸显期,有效供给不足,体制机制性障碍都会显现出来。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在解决体制机制性障碍和各种矛盾方面积极探索,在加强农机化管理、完善农机化促进政策、提高引导调控农机化发展能力方面积累经验,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建设农机化示范区就是要在农机化技术集成、机具研发推广、管理方式、服务形式、投入机制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示范,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有利于推进新阶段农机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示范区是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客观要求。“十一五”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正经历着深刻变化,主要表现为:农业发展呈现供求偏紧、价格整体攀升,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求平衡的难度不断加大;农村劳动力供给将逐渐进入结构性短缺的新阶段,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将越来越明显;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改革的要求日益迫切。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措施,是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是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业与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对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农机装备水平还不高,装备结构不够合理,综合机械化水平还较低。粮食作物中,除小麦耕种收基本实现机械化之外,玉米收获、水稻栽植机械化水平还很低,2007年玉米机收水平仅7.2%,水稻栽植机械化水平仅11.1%,水稻机收水平也只有46.2%;经济作物、林果业、畜牧业、渔业机械化以及设施农业等方面,有的还没有破题,有的有待于深入发展;从区域发展看,平原地区、经济发达地区机械化水平较高,而丘陵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仍处于初级阶段。开展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就是主动适应新形势,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缓解劳动力短缺压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领域率先取得发展,为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探索道路、积累经验。

(三)建设示范区是加快农业技术集成和新型农机具普及应用的重要措施。农业机械是农业科学技术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的重要载体。我部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大力推广11项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但目前推广运用的广度、深度还不够,一些技术和机具研发滞后,推广应用不快。如:玉米收获机、免耕播种机等研发滞后,杂交稻、超级稻插秧和免耕栽培机具、技术还不够成熟,机具适应性、可靠性有待提高;丘陵山区需要的小型、轻便、耐用的农机具满足不了要求;棉花、甘蔗、马铃薯、油菜收获等高性能农机具有的处于研发和初步推广阶段,有的还是空白。需要充分发挥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和推广机构的作用,积极推动农机化科技创新,建立农机与农艺专家协同攻关的有效机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研究开发先进适用、节能环保、安全可靠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通过在示范区的试验集成,完善机械作业标准和农艺规范,不断改进质量,为全面推广做好准备。开展示范区建设,建立农机化试验示范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可以推动农业科技集成应用和新型农机具研发。

(四)建设示范区是推进农业机械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了快速发展,2004年以来,综合机械化水平每年都以2个左右的百分点增长。农机化快速发展的动力既有政府的因势利导,积极扶持,也有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强烈需求;既有农机研究院所和工业企业的不懈努力,也有农民和农机户以及农机服务组织的重要贡献;既有农机具在品种、结构、质量方面的全面进步,也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重要保障。但就目前来看,各级政府在农业机械化上的支持政策与农业发展对机械化的需求还不对称,农机化管理体制、服务机制和投入机制尚不完善。要将目前的发展态势保持下去,必须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突破。开展示范区建设,一是可以积极探索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创新和发展经验。多年以来,我们在培育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服务组织,探索跨区作业等社会化服务形式和运行机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我国农机服务组织规模小,组织化程度还较低,如何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在一个区域全面推开,需要各地加大示范创新力度,看准的大胆尝试、大胆创新,不断总结完善服务形式和机制。二是可以积极探索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经验。近年来,随着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极大提高,机具保有量快速增长。但农机化技术推广、安全监理、试验鉴定等公共服务能力较弱,农机维修、机库棚、机耕道等基础设施落后,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农机化发展的因素。通过示范区建设,整合资源,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切实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可以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的经验。目前,农机化政策扶持体系和投入机制尚不完善,特别是吸引金融信贷资金、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的能力较弱。建设农机化示范区,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整合社会资源,优化要素配置,共同促进农机化持续快速发展。

总之,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机化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也给农机化发展创造了良好发展机遇。开展示范区建设是农机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走中国特色农机化发展道路的具体实践,是开创农机化工作新局面的有力举措。我们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切实抓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工作。

二、认真总结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的成效和经验

一年多来,各地因地制宜,求实创新,认真实践,积极探索,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以全国示范区建设为引导,带动了省地县多层次示范区建设工作的全面展开。全国100个示范区建设布局广泛,示范内容全面,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林果业、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初加工示范各具特色,平原、丘陵、山区、牧区均有覆盖,示范面积达到1000多万亩。其中有80个示范区进行了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51个示范区进行了油菜、花生、棉花、薯类、茶叶、甘蔗、蔬菜等特色作物机械化示范,24个示范区进行了畜牧业、渔业生产机械化示范,15个示范区开展了林果业机械化示范,19个开展了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示范。许多省区市以全国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根据本省区市实际情况又确定了一批省级、地级、县级示范区,形成了多层次的示范网点,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在更大的范围探索农机化发展道路与经验。

(二)狠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机械化,促进了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一是粮食生产机械化示范成效显著。各地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将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作为示范重点,在重点作物和关键环节实现了突破。黑龙江、吉林省的几个示范区,着力解决土地板结严重,犁底层逐年上移,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越来越弱的难题,大力开展机械深松技术和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粮食增产能力得以提升。另外,针对水稻育插秧、玉米机收等薄弱环节,各示范区采取加大示范培训和购机补贴力度,加快了推进步伐,促进了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二是经济作物等特色机械化示范全面展开。浙江、湖南、安徽、广西、青海、云南、新疆兵团、上海等省区市在茶叶、油菜、甘蔗、蚕豆、马铃薯、烤烟、粮食烘干、保护性耕作以及农机节能减排等多作物、多环节、多领域开展示范,推广应用了一批新机具、新技术,促进了当地特色作物的发展。三是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化示范取得新进展。如新疆新源县在新源镇等5个乡镇建立了11个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区和5个玉米青贮示范区,现代畜牧业机械化的雏形已经具备。内蒙古在大力推进草原畜牧业机械化示范方面卓有成效。广东省番禺区针对水产养殖面积大,养殖机械化水平不高的实际,加大水产养殖机械的推广力度,2007年共推广增养机、投饵机、饲料搅拌机等养殖机械2500多台套,促进了番禺区优质水产养殖的发展。四是林果业机械化示范亮点突出。陕西白水县立足果业发展,在6个村建设5万亩机械化示范推广区,核心示范区的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超过90%,极大促进了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五是山区机械化示范开始破题。重庆、福建、吉林、贵州、云南等省区市在山区半山区机械化方面开展示范,收到好的效果。如福建省建宁县抓住水稻、烟叶、建莲等主要产业,走出了一条山区县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新路子。

(三)着力改善农机装备结构,提高了示范区农机化的装备水平。各示范区坚持走速度、结构、质量协调发展的路子,把落实好购机补贴政策作为重要抓手,在确保农机总量稳步增加的前提下,着力调整好农机装备结构。许多省份一方面提高了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等新式农机具的单机补贴额度,促进了农机装备的更新换代;另一方面通过制定省级补贴目录,加大地方财政补贴力度,在示范区内开展了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农机产品补贴工作,较好地促进了农机装备总量增加和结构优化。吉林省示范区新增大型农机具1.4万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4600台,玉米收获机1100台,水稻插秧机1000台,水稻收获机700台,播种机1200台,其它机具5200台,大幅度提升了农机装备水平;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通过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抓住重点环节和特色作物,不仅增加了400多台大马力拖拉机、128台水稻插秧机,而且也购置了100多台适合地方需求的甘蔗中耕培土机,做到总量增加和结构优化。

(四)培育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推动了农机化管理机制和服务形式的改革创新。在广泛开展农机化技术示范的同时,各省区市还积极探索农机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方式、服务形式。吉林、黑龙江、山西、内蒙古、上海、浙江、山东、江苏、广西、湖南、安徽、贵州等省区市的示范区在这些方面做的较好,取得了积极成效。如:吉林省榆树市积极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五棵树镇合发村对原农机队经营机制进行改革,采取农民承包土地入股、个人资金入股等办法,成立农机合作社,全村一半以上的土地得到流转,实现了规模经营。农机合作社不仅承担了全村的农机作业,还开展对外农机作业和工程开发;不仅合作社本身实现了可喜的经营效益,2007年实现利润45万元,而且促进了全村养殖业、加工业等产业的发展。内蒙古在示范区实施机械化规模生产方式示范,组织农机大户和服务组织开展订单服务、承包作业、承包经营土地,实现作物集中连片种植、统一机械化作业面积341万亩,全区示范区辐射带动面积2000万亩以上,占全区耕地面积的19%。黑龙江垦区在创新农机化管理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如红星农场运用“3S”(GPS、GIS、RS)技术,开展农机数字化、网络化、科学化管理,实现了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农机化“120”服务。

全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工作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展和可喜的成效,各地在积极的探索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政府高度重视,是搞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工作的关键。全国100个农机化示范区确定以后,大多得到了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从各地的实践看,凡是政府重视的地方,示范区建设工作就开展得好。如,吉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吉林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工作做出安排,省政府成立了农机化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对资金投入、建设规划、建设内容等进行研究和部署;湖北省委省政府把这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统筹安排,由政府牵头成立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山东、内蒙古、新疆等省区政府也高度重视农机化示范区建设工作;许多示范区所在的市县成立了政府领导挂帅、多部门参与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将示范区建设作为一个重要任务,认真落实各项措施。这些地方由于政府的重视,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各项工作措施就能得到保障,示范区建设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

——科学制定规划,是实现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目标的基础。制定示范区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对确保示范区建设顺利进行十分重要。通过开展这项工作,可以理清建设思路和方法,明确目标和任务,使农机化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各示范区按照农业部“要争取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将示范区建设成为各类先进适用农机具和农机化技术试验示范基地、科技创新基地”的要求,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制定规划目标、建设内容、实施措施。有的省示范区建设规划和方案由省农机局统一组织力量协助编制,有的示范区是由市县人民政府牵头组织编制。在规划和方案制定过程中,广泛听取有关部门、专家以及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特别是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的意见,确保了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广泛争取投入,是推进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的保障。开展示范区建设需要必要的资金投入。尽管示范区建设刚一年时间,各示范区不等不靠,克服困难,在拓展投入渠道,促进完善示范区发展机制方面,探索出了不少好的做法,取得了好的经验。一是争取政府投入,引导农民参与示范建设。据不完全统计,除购机补贴资金外,全国100个示范区中有55个示范区积极争取到地方政府示范推广资金1亿多元。宁波的余姚市、广西武鸣县还发挥示范项目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农民和社会资金投入示范区建设,分别达到800万元和2500万元。二是吸引工商企业投资。浙江省路桥区充分发挥民间资本雄厚的优势,引导工商企业投资8000多万元兴办农机服务产业,并在该区建立了首家由工商企业投资组建的农机合作社--金穗粮食全程机械化生产合作社;内蒙古自治区制定完善激励机制,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机科研、生产、营销、维修企业参与示范区建设。三是争取金融支持。吉林省积极协调农业银行,签署协议,支持农机化示范区建设。福建省建宁县财政部门积极帮助协调农业银行、信用社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户购置新机具给予优惠贷款;湖北省荆门市积极探索购机贷款担保模式,采取联保基金担保、农机具抵押担保、农机生产销售企业提供担保等办法,支持农户购买大型农机具。四是利用外国政府贷款。黑龙江省富锦市实施了2个“利用外资贷款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项目;云南省沾益县利用“韩国实物贷款项目”,引进农机设备总值550万元。

——注重宣传引导,是形成示范区建设良好环境的手段。加强宣传引导,搞好农民和机手培训,对营造示范区建设良好氛围,扩大示范区建设的影响,使各级领导、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农机化发展,使广大农民认识和接受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实现农业机械的普及应用,有着重要作用。各示范区利用多种渠道、各种媒体,积极宣传农机化政策法规,宣传农机化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宣传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和成效和经验,农机化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积极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举办多种形式的示范现场会、培训班、技术咨询等活动,将农机化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户手中。许多示范区将农机化技术培训纳入阳光工程、科技入户等项目实施,加快了农机化技术的普及推广。

在充分肯定成绩和取得经验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在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的地方对示范区建设还不够重视,有的还没有制定建设规划方案,有的工作还停留在表面,没有具体措施。二是一些地方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尚未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有的仅寄希望于国家的投入,争取地方及各界的支持的主动性不够,力度不够。三是一些地方示范区建设思路不够清晰,建设目标不明确,示范特点不突出。四是有的地方农民参与示范区建设的程度低,农民在示范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发挥不够。

我们既要看到成绩,又要看到问题,既要总结经验,又要继续探索。要深化认识,理清思路,大胆实践,在示范区建设中不断取得新成效、新经验。(未完)

 



http://farm.00-net.com/jx/1/2008-10-20/227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