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立足改革创新着力构建农机推广服务体系


 

宜都市位于长江三峡南岸,属鄂西南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是全省38个山区县市之一。全市版图面积13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6万亩,辖10个乡镇处、123个村、总人口3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95万人,农业户数9.01万户。2005 年全市GDP60亿元,财政收入5.7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91元。到2005年底,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14.99万KW,百亩农机总动力53.2KW,农机具配套比1:2.5,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65%,市、乡两级有农机干部职工52人。

近几年来,宜都市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当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在省农机化办、宜昌市农机局的指导和支持下,特别是随着湖北省、宜昌市两级农机化综合示范区的建设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进行,农机服务组织得到了进一步稳定、巩固和发展,农机化服务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2006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农机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现将其体系建设和发展情况介绍如下:

一、创新农机公共服务体制、保障公益性服务事业发展

近几年来,在农机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宜都市农机部门按照稳定、完善、发展的目标,建立健全了“一体两翼”和乡镇农机公益性服务“主管部门派出制”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新模式,具体表现在:

一是“一体两翼”体系健全。“一体”即巩固提高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市农机安全监理、区域性乡级农机推广服务中心主体地位,切实履行管理服务职能,“两翼”即培育发展农业机械协会、农机大户。以市乡农业机械协会、村农机合作社为依托,形成农机推广、农机培训、农机管理纵向到村的组织体系,以农机大户、农机示范户为依托,形成农机作业、农机维修、农机供应横向到户的服务体系。

二是市乡“两级”,市局直管。包括市农机局、市农机推广站、市农机安全监理站和乡级农机推广服务中心二个层次计52人。2003年对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和农机学校实行“站校”合一,定编16人;市农机安全监理站定编7人。市直“两站”均为市直事业单位,由市人事编制部门进行“三定”,市财政全额拨款,人、财、物属市农机局垂直管理。

三是乡级布局,区域设置。2004年的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前的1995年,我市按经济流向、农机拥有量、农机作业水平、区域布局等因素设置区域站,全市10个乡镇办事处,设立了5个区域性乡级农机推广管理站,共25人,事业编制,全额财政预算。按照省委关于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精神,2004年底将5个区域站改制为企业,有7人病退分流,现18人从事业编制退出。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宜都市乡镇公益性农机事业服务实施方案》,明确乡镇公益性农机事业服务的运行模式,实行市主管部门派出制,按区域组建5 个农机推广服务中心,工商注册,即管理在市局、服务在基层。

四是公益、经营,彻底分离。用改革的办法,对履行农机推广、农机培训、农机管理的公益性行政管理服务职能的市直“两站”的农机技术干部和中心职工实行“双竞”,即竞争进编、竞争上岗,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对从事农机作业、供应、维修的盈利性经营的农机企业,依照国家政策法规,实行民营化改制,按市场机制运作。

通过多年的努力,不仅使市农机推广站、市农机监理站、区域性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得以保留,而且其经费由市财政纳入预算或按签订的公益性服务合同条款拨付,人员由市局直管。另一方面,我们不断培植发展“两翼”,先后组建成立了“宜都市农业机械协会”,设立123个村农机合作社,发展会员达到1000多名。特别是通过2004年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政府服务职能,健全完善了乡镇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了农机公益事业发展。

(一)明确界定公益事业范围,从事权上保障。

在改革中,宜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宜都市乡镇公益性农机事业服务实施方案》,明确了公益性农机事业责任主体、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经费和考核结算办法等内容。从而将政府的公共职能、主管部门的执法职能和企事业的经营职能明确地区分开来,从事权上明确了公共服务职能由政府承担。并将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农机)服务范围界定为:常规性、固定性的农机公益性服务项目为有关农机化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及业务培训;与农机业务相关的调查统计;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非常规性、非固定性公益服务项目界定为全市统一的农机公益性工程项目和突发性、不可预见性的公益性服务项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强化 农业机械 水稻 茶叶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