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她以《番薯茎尖培养脱毒苗的方法》第一发明人的身份,获得技术专利授权。
“我们设计了五个指标,地上株叶形态、结薯时间和位点、地瓜内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水分含量,以此来衡量一个株系是否发生变异退化。”刘迪说:“这个指标体系,我们在全国是首创。”
排除万难搞科研怀胎八月仍坚持下田
说易行难。想让地瓜种苗不发生变异,需要经过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一个茎尖,可以培育出一万株苗,从中挑选300株下地栽种,结薯后与原种相对照,如果和原种不同,就意味着发生了变异,如此一来,这整个株系都不能用了。
“目前我们组培得做20个株系,成本其实是很高的。”刘迪说。
实验成本很高,可刘迪在开始这个项目时并未获得多少支持,尤其是在资金方面。“当时只能去和其他项目‘讨’钱,看看有没有项目资金富余的,愿意支援我们一点,但我们常常被拒绝。找工人、找设备、建棚,全都得和单位申请资金。”想起当年的窘迫,刘迪不禁苦笑:“08年的时候,我的工资才1800块,连做项目需要用到的磁力搅拌器,不过就一两百块钱的东西,都要申请,因为实在没钱了。”
2011年,地瓜组培苗培育取得成果,要进行一次重要的演示推介,当时,离预产期就差两个月的刘迪,依然坚持挺着孕肚下了田。
“做事情有困难是很正常的,但我认为只要这件事情是需要做的,这么做是对的,我都会去做。”刘迪说。
多年免费为村民提供技术 她把科研论文写在沙土地上
如今,沙土村的村民靠着种刘迪培育出来的“高系14号”发家致富了,可刘迪却没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在学术界,评职称的一大参考标准就是在学术期刊上发布的论文数量,但刘迪把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田间地头,虽有几项专利技术,但在评职称这件事上却没什么“含金量”。
既然对自己的工作生涯没太多帮助,为什么还要做这件事呢?刘迪说,她看上的是海南地瓜广阔的市场。
和中国其他省份的地瓜相比,海南地瓜收获时间长,每年11月到次年7月都有收成,而且口感好,又甜又软糯,水分少,利于保存,深受批发商的青睐。
海南各个市县都有哪些土地适合种植地瓜,目前都种了哪些品种,刘迪了如指掌。
“地瓜这种东西是卖不上太贵的价钱的,靠的是薄利多销,走量。我们改良品种后,桥头地瓜产量上去了,品质也稳定,现在是有多少卖多少,完全不愁销路。”刘迪说,但现在海南地瓜的市场才刚刚打开,还有很大的空间,农民只要种,就能卖得出去,腰包就能鼓起来。
口口声声说看上了地瓜的广阔市场潜力,用技术帮助上千户沙土村村民脱贫的刘迪,至今都没从这门“地瓜生意”中赚到钱。直到现在,她还是免费在为村民提供技术支持。
地瓜长势如何?有没有染病?刚从海口赶回沙土村,刘迪就立马下田查看地瓜的情况。
“‘高系14号’种苗质量稳定了,桥头地瓜品牌打响了,市场稳定了,我们就打算研发新品种,比如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个新品种叫‘甜蜜蜜’,不同口味的地瓜可以迎合不同人群的喜好,帮助海南地瓜开拓更多市场。”刘迪笑着说:“当然,我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海南农民接受并购买我们培育的优质种苗。”
(注:组培苗,即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光照、温度等人工条件下,培育出的完整植株。)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7-11-23/7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