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保民和杨素珍。
东篱茶园喜获丰收。
东篱茶园的工人在加工茶叶。
茶叶,一直被视为生长于南方的植物。《茶经》记载:“茶,南方之嘉木也。”
十多年前,河北省便开始研究南茶北移。而今,北移的南茶已经走出实验室,在河北省开枝散叶,香溢太行。
位于邢台市临城县桐花村的东篱茶园,是南茶北移规模化种植的佼佼者。从2012年开始种植,短短5年时间,东篱茶园的茶叶便热销北京、天津、山西等地,带动周边近百农户脱贫致富。
南茶北移如何种得好、销得出?规模化种植遭遇哪些瓶颈?“茶叶”变“茶业”又面临什么新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东篱茶园。
种茶树是个精细活,最忌讳套用北方传统种植方式
仲夏时节,地处太行山深处邢台市临城县桐花村的东篱茶园,一块块茶田顺着山势依次向上延伸。在草木葱茏的太行山深处,这片占地30亩的茶园里,刚刚修剪完的茶树,像城市里常见的一排排整齐的冬青,叶片油绿润泽,长势喜人。
“十几年前,南茶北移还是件不可思议的事。而现在,我们不仅拥有成熟的种植技术,而且已经实现了量产。”东篱茶园的女主人杨素珍,在一次茶文化交流会上,偶然结识了破解河北省南茶北移问题的专家张占义。2012年,杨素珍和丈夫曲保民在三峰山下的桐花村,流转了30亩土地,开始种植茶树。
在茶园里,每块茶地上都搭建着镀锌钢骨架大棚,随着气温的升高,棚膜早已被拆除,只留下大棚的骨架。
“这是冬天给茶树御寒的冷棚。”曲保民介绍,虽然外形和蔬菜大棚相似,但茶树所使用的大棚是冷棚,棚上不仅不盖被子,而且棚上还留有窗户。
“冷棚的功能和南方所使用的暖棚截然不同,南方暖棚主要是为了茶叶提前上市;而北方的冷棚,好比在寒冷的冬天给茶树盖上的一床被子。晚上要关窗,太阳出来了,大棚要及时开窗,防止棚内温度过高。”曲保民说。
茶树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7摄氏度到30摄氏度,北方由于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茶树种植在海拔800米左右。但即便如此,山区动辄零下十五六摄氏度的低温,仍会容易造成茶树大面积冻伤。
正是有了冷棚这床特制的“被子”,娇气的南方茶叶,得以安然度过北方漫漫冬季。
一提起茶树种植,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很难。曲保民说,其实南茶北移的技术目前已经比较成熟,并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
“譬如传统种地,咱都要把草锄得一点不剩。可在茶园,既要保留野草,又不能让草疯长。”曲保民解释,草能减少茶树根部水分蒸发,锄掉的草还田后又是绿肥。
在东篱茶园,有一套特定的锄草动作,雇员只有通过考核才能上岗——身子要最大限度前倾,脚印要少,防止松软的土被踩实,同时锄草要用小锄,不能伤了茶树根。
“锄草的深浅,要根据种植时间调整。第一年锄草要剔,以免草被连根拔起时带出茶树的根部,往后锄草的深度也要根据茶树的生长情况逐渐增加。”曲保民说,这样做是由于茶树根是一团没有主根的肉质根,而且茶树苗刚栽到地里,只栽5厘米深,锄草不慎,很容易伤根或造成茶树根周边的土壤松动。
除了严格按照张占义老师教的冷棚种植法操作,曲保民也在实践中摸索着更加细化的种植路数。“不论是专家教的,还是自己学的,都要因地制宜。”
但是曲保民摸索的这些路数,却使他的茶树种植方法看起来颇为另类。
在桐花村,曲保民被老乡们取了个外号——水阎王。每到大雨一停,眼看着茶园里已经“水漫金山”,可曲保民却忙不迭地开始浇地。对此,曲保民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大雨下过,表面看起来地里浇透了,可雨水是热性的,好比人渴了,还使劲儿喝饮料,那只会更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7-07-07/5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