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贵州贵阳发展特色茶产业新路 带动村民走上“致富路”


 

贵州贵阳发展特色茶产业新路 带动村民走上“致富路”

图为久安茶园。

  今年,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省委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令,花溪区将围绕精准实施产业扶贫,优化产业产品结构,以“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增收门路”为目标,依托其他各乡(镇)资源优势,继续做大做强“茶、蔬、果、中药、畜”五大主导产业,把解决更多就业作为旅游扶贫的重点方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巩固脱贫成效。

  久安乡作为全区精准实施产业扶贫的重点乡镇之一,通过组建现代高效茶叶示范园区,带动全乡三分之二的农户从事茶产业,每年季节性就近转移劳动力3万人次以上。

  如今,抓住花溪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和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战略机遇,久安乡又开始探索“茶文旅一体化”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思路。

  A

  昔日“矿工”如今“茶农”

  3月,春回大地,花溪区久安乡的层层山峦中,低矮稠密的茶树环绕山头,古茶园、古茶山、古茶树一片春意盎然。

  地处阿哈湖上游的久安乡,风景秀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乡有7个行政村、60个村民组,总人口1533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639人。

  多年前,这里曾是传统产煤乡镇,当年煤窑多达400余家,多数村民以挖煤为生。为了保护贵阳市民的“水缸”,从2010年开始,久安乡关停境内所有煤矿,把目光锁定在54000余株古茶树和喀斯特地形地貌及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上,找到了转型发展的致富新路——种茶。

  起步之初,当地许多村民由于对种茶这个产业不了解,都不愿种。于是,村干部就带头种。2013年初,由当地32名村民组成的久安乡农绿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成立后,以合作互助形式,转化生产方式,采取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发展模式,带动当地久安村、吴山村、拐耳村的农户发展茶叶种植产业。同时,久安乡政府还组织合作社200余名村民先后到湄潭、凤冈参观学习,开展茶叶种植相关实用技术培训,并对入驻合作社自主创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给予每户3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经过几年的努力,久安组建了现代高效茶叶示范园,并将园区打造成全省“5个100工程”之一,园区通过“品牌标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投资5.9亿元完成标准化茶叶种植面积2万余亩,生产的“绿宝石”茶成为贵州省主打茶品牌“三绿一红”之一,通过欧盟463项指标监测,远销德国、美国等国家。

  B

  “茶旅文化”带动村民走上“致富路”

  “提起茶,多数人只晓得云南,却不知道咱贵州也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之一。现在,只要有人来我们这里,村民都会自豪地向他们介绍这里不施化肥、不喷农药的古树茶、茶园茶……”说起自己家乡天独厚的茶源优势,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姚麟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这几年,我们已经从原来的茶叶基地,逐渐向集精品茶加工基地、茶旅休闲体验目的地发展了。”

  “我是学投资与理财专业的。大学毕业后,曾在一家公司市场部当经理,尽管当时月薪有八九千元,但我还是不安分,一直都心存自己创业的打算。听家里人说政府鼓励村民发展种植,我便辞掉了工作返乡自主创业,最终选择了在示范园区内种植茶叶。”姚麟说,从去年起,到了采茶期,村民每天的最高收入可达300元,这可比过去靠挖煤每月挣的2000块钱要好得多,我们村的种茶大户冯永应家现有120亩茶园,年收入有10多万元。

  C

  传统“煤乡”转型变“茶乡”

  如今,抓住花溪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区和全域旅游先行示范区战略机遇,久安乡又开始探索“茶文旅一体化”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思路,将传统农业升级为农业服务业的新模式,为带动当地村民开辟新的、可持续的致富新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茶叶 茶园 地貌 主导产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