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定城2月5日电(记者邓钰 特约记者司玉 通讯员黄祥)“昨天夜里刮起了风,可别把猪苗冻坏了。”1月31日下午,在定安县富文镇大里村的圣敏黑猪养殖合作社,冯圣敏和妻子正忙着给猪圈撑起防水帆布。一番忙碌后,猪仔有了挡风屏障,哼哼唧唧叫得欢快。看着小猪活力十足的样子,冯圣敏才终于松了一口气,眉头舒展,露出笑容。
冯圣敏把这些猪苗看得像宝贝一样,因为这不光有他一家人的猪苗,也有村里其他25户贫困户的扶贫猪苗。为了照顾好它们,冯圣敏在合作社的仓库里加了张床,自此住下了。他每天都要到猪圈里转上好几回,悉心照料,喂饲料、扫猪圈,一刻也闲不下来。
照顾猪仔虽然辛苦,冯圣敏却乐在其中。“去年靠着养殖黑猪,我赚了五六万元,摘掉了‘贫困帽’。乡亲们信任我,以猪苗入股我的合作社,我怎么能不加把劲好好干呢?”
过去,冯圣敏也是一名贫困户。他虽掌握着一手熟练的养猪技术,却由于缺乏发展资金,一直过着贫苦的日子。2016年,村里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通过发放猪苗、羊苗,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冯圣敏欣喜地向村里申请了几头猪苗,开始专心发展产业。
猪苗发下后,冯圣敏每天细心照顾,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猪仔越来越多,冯圣敏家的猪圈渐渐不够用,十几头猪挤在十余平方米的猪舍里,连充足的活动场地都没有。
就在冯圣敏为了扩大养殖场地而焦急时,村里不少贫困户由于缺乏养殖技巧,不是将扶贫猪苗养死,就是把猪苗转手卖了钱,让扶贫干部们十分无奈。同时,还有村民们反映,村子里散养猪苗,污染环境,恶臭难闻。
“我有技术,也有干劲,为什么不把大伙组织起来一起养猪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冯圣敏心中有了将贫困户们聚集起来,抱团养猪的想法。随后,他主动向村委会和当时的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提出成立合作社的设想。
冯圣敏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响应。不仅村里的贫困户举双手赞同,大里村的包点扶贫单位省人社厅还提出扶持10万元资金,建设26间猪舍。为了让合作社顺利成立,冯圣敏毫不犹豫砍掉了自家一些效益不好的橡胶树,空出土地建设猪舍。
去年8月,圣敏黑猪养殖合作社正式成立,村民们纷纷以自家的扶贫猪苗入股合作社。冯圣敏还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向银行贷款了2万元购买猪仔,扩大养殖规模。
合作社走上正轨后,冯圣敏和妻子扛起了社里的大小事务。他们不仅吃住在合作社,悉心照顾猪苗,还为前来学习的村民免费培训技术,将养猪所产生的粪便处理成有机肥送给村民们使用。在他们的打理下,养猪产生恶臭的问题不复存在,黑猪头头长得膘肥肉厚都卖出了好价格。仅仅半年,冯圣敏靠着养殖黑猪赚得“第一桶金”,还在年前为其他贫困户发放了6万余元的分红。
“去年养猪的反响不错,今年还得扩大规模。”新年伊始,冯圣敏心里有了新的展望。他打算将养猪收益用于扩大生产的同时,砍去家中剩余的橡胶树以空出土地为合作社扩大规模。“大伙还合计着,要在养猪的同时发展循环农业,在村里引入特色种植产业呢。”
在定安,冯圣敏并不是个例。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定安以“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发展思路,积极统筹扶贫资金的同时,在技术、政策等多方面给予支持,让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稳步走上致富路。据统计,全县2016年共有2560户贫困户10641人脱贫,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14.8%。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7-02-06/7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