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四川广安脱贫致富经:荒山里结出“金果子”


 

  常言道:靠山吃山。但如果依靠的是一座座杂草丛生,满山荆棘的荒山的话,那还真是不好靠它吃饭,甚至很多地方出现荒山就成了“贫穷”的代名词。但如今在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粽粑乡的大龙山却变成了一座座青山,一座座“金山”,很多村民能够在自家山头里打工赚钱、分红,他们却慢慢过上了好日子,他们依托大龙山旱地,以姚石桥村花椒产业基地为核心,做强姚石桥村、蒋家院村花椒产业带,辐射龙山院村大力发展花椒产业;以皂角树村核桃产业基地为核心,做强廖家沟村、蒋家院村、桐麻山村核桃产业;种植规模达1万多亩,年产值130多万斤,销售额超过1000多万元,净利润400多万元,并吸纳本村村民27人成为固定员工,人均工资2万余元。采摘期,吸纳200多名村民前来务工,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我们通过详细探访,发现了当地群众致富的秘密:满山遍野的青花椒种植。

  广安市岳池县粽粑乡位于岳池县西北部,幅员面积31.42平方公里,总人口24741人。全乡境内丘陵起伏,沟谷纵横,丘顶多为瘠土较难耕种,80%土地为深沟陡坡,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极难发展,山区群众收入长期得不到增长。该乡能够坚持干果产业的发展并获得成功,我们先从一个当地村民说起?

  此人就是农民企业家,粽粑乡村民杨小兰。

  2007年,在重庆做了20多年花椒批发生意的杨小兰,带着自己学习来的花椒种植技术回到家乡创业。“有这么多土地,为什么不把它们变成钱?”杨小兰说,当年她看到家乡山坡上的土地全是荒废的,加上当地老百姓很贫穷,大多是留守老人,她便想利用这些土地回乡创业,带动当地老百姓一起发家致富。

四川广安脱贫致富经:荒山里结出“金果子”

杨小兰正在查看花椒的生长情况

  如今,60岁的杨小兰建立起的“岳池县大龙山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已有3400亩花椒种植基地,丰收季节有200多人采集花椒。除了种植基地外,她还带动周边3个村近4000亩种植基地,带动了农户500多户。杨小兰说,“现在我种植的花椒已经销往全国各地,每年都供不应求。今年产130多万斤都不够卖。”

  “花椒树结下的不只是一颗花椒,而是一颗“金果子”,一颗摇钱树。”杨小兰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当地农户,一亩地能栽种100株花椒树,盛产期能采摘2000多斤花椒,保守估计按一斤5元的净利润算,就能挣1万元,她保守估计当地农户年人均收入能达到1万元以上。而在她基地的工人,也都是当地6、70岁的老年人,“老两口一年能挣5万多元”。

  五次发展,四次失败,现终成功

  原来,姚石桥村地处大龙山,距离粽粑乡政府9.8公里,交通不便。地势以山丘深沟为主,海拔750米,山多,田少,是有名的旱山村。多年来,由于山高无水源灌溉,土地贫瘠,收成差,农民不愿意耕种。山坡上的大片荒地由于多年无人耕作,长满了一人多深的茅草、荆棘和灌木。

  据姚石桥村支部书记郑元全介绍说:“我们在村里想了很多办法,搞了很多行头把子(四川方言),以退耕还林模式种过柏树、柑橘、柏杨树、巨桉等,均已失败。为了村里发展,2001年经粽粑乡政府和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修通了该村出行的基础路,基本解决了出行难问题!路是修好了,可如何发展产业带领村民致富?”

  第一次以退耕还林发展林业经济种柏树,可因为山上土地贫瘠,管理不到位,没有栽活,现在山上还看到少量的几株不足10厘米高的柏树就是那时栽植的,根本没有长。第二次,县林业局又送来了柑橘树,大家又是雄心勃勃地种植,可还是因技术和水源问题没有成活。县林业局第三次又送来了近3万余株柏杨树,村民又高高兴兴地栽种,可到头来还是没有成活。第四次又栽植了5万余株的巨桉树,几乎栽满了全部山头,可最终还是没有成活。这样一来,全村村民心灰意冷,村村纷纷外出务工,山头就这样荒废了!

农业技术员在为正在修枝的村民们传授技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花椒 土地 产业基地 核桃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