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湖南宜章莽山:“黑豚”开通瑶山致富路


 

  “嗵、嗵、嗵……”3月1日早晨8点,宜章县莽山瑶族乡西岭村跳石子自然村,58岁的邓龙贵左手拿着竹筒、右一手拿着木棍敲打起来,突然,不知从哪钻出来的一群黑猪、还有乌鸡,从四面八方林中伴着叫声欢快地围了过来,邓龙贵又开始一天的工作,喂这些放养的“小宝贝”,还有配饲料、搞卫生等。“这里放养了130多头莽山黑豚,半年了,每头大约80斤,养足1年后才能卖,还有200只乌鸡,我们是与何教授合作分红的!”邓龙贵笑眯眯的说。

  这里小地名叫“金鸡冲”,绿树环抱、竹木成荫、溪水潺潺,离小村庄约2公里,一组简易的竹木围栏,一间饲料瓦房、一排排仿生态的猪窝,简易、原始、生态。吃个半饱的小猪们习惯的又散了,各自到山上找吃的。“说起何教授、说起怎么跟我们穷农民合作,话就长了……”面对疑问,邓龙贵这个憨憨的瑶族汉子不知从何说起。

  致富的追求

  跳石子,一个上千年历史的瑶家寨子,在海拔800多米的半山腰中,有24户人家80多名瑶胞,都是贫困户。谁也说不清这里为什么叫“跳石子”,他们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清贫简单的生活。

  2000年前,这里不通公路,瑶民住土墙屋,他们到莽山街上挑化肥,来去得三个小时。谁家建房子,到四公里远钟家去挑瓦,往往全村男女老少出动,两天才能挑完。1998年,政府支持部分资金,村民痛下决心,用锄头挖、肩膀挑,历经三轮春夏秋冬,修通一条4公里蜿蜒上爬的毛路。挑化肥、挑瓦的时代,终于终结。但遇大雨,每年还是要清理十回八回。2008年始,瑶民们想方设法,找政府支持,自己集资、捐资,分四次,把进村毛路水泥硬化。

  路通了,瑶民的生活条件大改善,竹子、茶叶收购价格也高了,却因为没有好的产业,大伙还是没有真正富起来。大部分家庭依然是靠种茶叶、卖竹子、外出打工挣点小钱过日子。2013年,赵王保和他的亲戚赵光富、盘付,合伙买下6头小野猪,他们想,野猪能多卖钱。最后成活三头猪,却不能繁殖,成本还亏掉近两万。但他们追求致富的脚步,一直没停下。

  偶然的结缘

  邓龙贵所说的“何教授”,名叫何勇,曾是大学老师,后辞职下海,先后在郴州、广州办律师事务所、当律师。2009年,他舍弃年入百万的律师工作,在众人的不解、质疑声中,住进莽山钓鱼坑山中小屋。他并不懂养殖,开始在山中养竹鼠、石蛙,他用笨办法,白天黑夜不停地观察、思考,最后不仅能很好的养殖了,还掌握专家所不知道的技术,但不符合全民生活饮食习惯,前景不理想,他砍掉了。后来他想到养野猪,他不断试验,最后选定国家保护品种——湘西黑猪,利用湘西黑猪与当地野猪杂交,成功繁殖出新品种,古代上等的、用于祭祀的猪肉叫豚,他将新品种取名莽山黑豚。因在没有任何污染的大山中放牧,吃发酵的玉米、黄豆、米糠,喝山上的矿泉水,呼吸着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因而肉质鲜美,皮脆肉香、肥肉不腻,口味独特,出场整头每斤50元,终端零售价平均每斤100元以上。

  听说了社会反响和市场行情很好的黑豚,2014年冬,赵王保来到莽山钓鱼坑,看到山上奔跑的莽山黑豚,他很振奋,对何勇说:“我们跳石子有大山,把莽山黑豚放到那里去养,我们自然村跟你合作。”何勇本来也想再办基地、扩大规模,听他这么说,很想去看看环境。

  何勇来到跳石子,前后看了五六回,还到部分家庭走访,地理位置上看中了金鸡冲,群众基础上感受到他们强烈的致富愿望,何勇终于下定了决心:好吧,我来帮你们,相信我们能双赢。

  扶贫新模式

  “毛主席说一切权力归农会,我们的黑豚养殖‘一切权力归农民’,合作社模式、农民做主体、全员参与,出纳、会计都他们自己选,大伙很支持很乐意……”何勇说。赵王保走进每户人家,问他们是否入股养莽山黑豚。最后,24户人家有21户参加了。

  何勇的土里巴吉公司与莽山跳石子农民合作社,共同成立土里巴吉石子生态农业公司,双方各占50%股份,农户负责养殖,十二个月之后,由他统一按定价收购。

  赵王保说,要搞,就搞正规的,对得起国家政策,3月里,他开始为手续的事奔波。5月,项目正式破土动工,在家的全村人,都去修路,建仿生态猪舍,建料房。他们主动提出不要工钱,把合作社的事当成自家的事。这让何勇大为吃惊和感动,逢人就说,我的这帮农民兄弟很不错。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湘西黑猪 茶叶 竹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