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黄达灵和海丰养殖合作社


 

黄达灵和海丰养殖合作社

黄达灵60多岁了,还坚持到一线指导作业。

  他曾贫困潦倒,当过打石工、伐木工;从借款4000块钱起家,他卖出改革开放后海南的“第一批”皮鞋;他走南闯北,卖过海产品,成为上世纪90年代海南的百万元大户;在海南的深海网箱养殖上,他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他不忘乡里,带动群众成立合作社一起养鱼致富; 2006年黄达灵被授予 “农村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08年临高海丰深海养殖发展有限公司被评为海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9年被省发改委、省工信厅和省民营企业家协会授予 “海南省优秀民营企业称号”;2010年12月被省公益事业组委会授予“海南省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等一系列殊荣。

  投身深海网箱养殖

  岸边几个鱼排被涨潮的海水打得一晃一晃,不远处,刚从造船厂出来的两艘渔船在夕照的金光中破浪前行。头咀港码头旁,符亚五登上了公司十几艘渔船中的其中一艘,前往位于几公里外的深海网箱养殖场,那里有300多万尾金鲳鱼正等着他喂今天的最后一餐。“这里叫后水湾,单是这个海湾附近就有上千口网箱。”符亚五指着面前一望无际的海面。

  “老黄是海南第一个搞深水网箱的人,”在往其中一口网箱倒入两包饲料后,符亚五看着激起一片的水花说。他口中的老黄正是海南临高海丰深海养殖发展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黄达灵。

  2002年黄达灵开始成立公司搞深水网箱养殖,这一年也是整个海南深水网箱养殖起步之年。“当时荷兰人来我们海南做网箱养殖试验,受此启发,我就想为什么我们不能也自己搞?于是我花了1年时间走遍了山东、浙江、福建和广东进行考察调研。”说起为何会想到搞网箱养殖,黄达灵回忆。

  2002年,黄达灵对租下的那8口挪威旧网箱投入61万元进行改造整修后,又投入44万元制作安装4口新网箱,以3组12口抗风浪网箱投放新盈镇后水湾搞养殖。“当时我已经没有什么钱了,建基础设施、买饲料都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为了省饲料钱,我花了20多万元买了一台机器自己加工饲料,那时,我积蓄的300多万元已全部花光。” 黄达灵回忆当年创业的艰辛。

  2003年临高海丰养殖公司成立,当年利润就达175万元。

  带着大家一起致富

  2004年,黄达灵投入300万元与海南中油养殖公司合作,将养殖规模扩大到13组52口,2005年增加到300口,但由于管理不当,两年之后,双方分道扬镳,公司共亏损了2000多万。可是,黄达灵仍没有放弃他的深水网箱养殖梦。“没有网箱我们就和中油租,没有钱,我就发动工人筹集本钱。”黄达灵发功工人筹集了200多万,自己又到处借钱,养起了100口网箱。2006年,中油退出后,黄达灵带领100多名员工迎来了“开门红”,盈利900多万元。

  “2006年春节,有些工人奖金最多的有1万多元,最少的也有几千。”用黄达灵的话说,公司的成果,不单单是靠他自己,还要靠工人的努力。往后的四年里,黄达灵和他的工人都尝到了深水网箱养殖的甜头。从创办之初的3组12口网箱发展到现在,黄达灵经营的临高海丰养殖公司已经拥有55组220口网箱,年产金鲳鱼可达1800吨,远销美国、日本等。在黄达灵等人的带头示范下,越来越多的临高渔民正在踊跃加入到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的行列。

  “头咀村人就靠着在后水湾里打渔过活, 2006年的时候单纯的捕捞已经无法维持生计了,那时候我一年的收入才2000多元。作为头咀人的黄总没有只顾自己埋头做生意,他把我们这些转型渔民组织起来,到他的企业务工,还发起成立了海丰深海养殖合作社,免费培训网箱养殖技术、免费提供鱼苗、统一收购,2009年合作社第一次分红5万元,看到合作社发展势头这么好我就把分红资金全部作为股金追加投入了;2013年分红18万元,2014年分红已经达到80万元了。短短几年间从仅能糊口到现在年收入过百万,简直是像做梦一样!”今年40岁的黄海东是临高海丰深海养殖合作社的元老,谈起合作社的成立,黄海东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满足的笑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网箱养殖 饲料 休闲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