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散打冠军回乡养泥鳅 升级成泥鳅大王 引领农民致富路


 

散打冠军回乡养泥鳅 升级成泥鳅大王 引领农民致富路

周朝华(右)正在和工人辨认泥鳅性别

  “周老师又给我们致富带来新路子了!”2016年1月初,听说村里成立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已报送区农委审批的消息后,重庆合川区太和镇亭子村的村民们喜形于色,奔走相告。

  记者了解到,村民口中的周老师是合川区生华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现在泥鳅已经卖得差不多了,我们这段时间在清塘,等到春天放新的种苗。”记者见到周朝华时,他正和工人在院子里辨别泥鳅性别。

  散打冠军回乡养泥鳅

  1973年出生的周朝华,是重庆市渝北区人,曾是湖南衡阳散打队的运动员。1993年,他荣获湖南省武术锦标赛56公斤级冠军。1994年下半年,因为手受伤无法再进行比赛,他去到湖南省祁东武术院当教练。任教期间,他与同为教练的郭丽(我区太和镇人)相恋。2004年,两人双双辞职回到渝北结婚创业。回到重庆后,周朝华卖过服装、经营过小食品。虽然生意做得也算顺利,但他一直寻思着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想到养殖泥鳅前景较好,周朝华专门学习了泥鳅养殖技术。学成后,他去到垫江、长寿等区县进行考察,都没发现适合泥鳅养殖的场所,此事一度搁浅。

  2010年底,周朝华和妻子到太和镇探亲时,发现太和镇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非常适合泥鳅养殖。于是他去到太和镇农业服务中心咨询,最终选址在太和镇亭子村。经过一番筹备,周朝华开始泥鳅养殖之路。

  遇挫折不放弃 筹资从头再来

  2011年初,周朝华投入40多万元用于引种、购买饲料、承包泥鳅塘。在周朝华的精心照管下,泥鳅养殖非常成功。眼看养殖的5000公斤泥鳅即将上市售卖,周朝华和家人满心欢喜。当年9月,合川遭遇洪灾,原本打算在国庆节前后进行销售的泥鳅被大水冲走了4000多公斤,直接损失30余万元。

  多年的积蓄打了水漂。看着洪水过后的泥鳅塘一片狼藉,周朝华欲哭无泪。可他并没被困难打倒,没过多久,周朝华又到处借款,开始修复田坎、购买种苗等。

  2012年,他和伙伴何友生投入60多万元,在亭子村10社又承包了25亩水塘,成立了合川区生华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扩大了养殖规模。当年国庆节前,他们养殖的1万公斤泥鳅终于上市。

  周朝华泥鳅养殖采用生态养殖及自繁自养技术。“泥鳅自繁自养技术是我们摸索出来的,目前在合川及周边地区掌握这个技术的养殖户还很少。”周朝华说。

  目前一些养殖户泥鳅繁殖技术不成熟,常常会出现“寸苗死”现象(即泥鳅还未长到三厘米的时候就大面积死亡)。川渝两地泥鳅养殖户大都以购买幼苗养殖为主,自繁自养的非常少,而幼苗的购入需要花费较大的养殖成本。要想降低养殖成本,就得实现自繁自养。

  周朝华先后去到四川、江苏、湖北等省走访取经,并查阅相关资料,成功实现了泥鳅自繁自养。“我们研发的新型孵化桶,一次可孵化泥鳅450万尾。”据周朝华介绍,除了自繁自养,养殖基地还采用了仿生态养殖模式,实行有土养殖,并利用光和细菌,调节水体微生态平衡,延长换水周期,降低泥鳅发病率,从而降低养殖成本。

  2014年,何友生退股另谋发展。周朝华出任生华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把养殖基地的规模扩大到50亩。如今,他的养殖基地里养有青鳅、大鳞副泥鳅、黄鳝等,逐步构建起了从鳅苗繁育、成鳅养殖、鳅苗和成鳅销售一条龙的泥鳅产业链条。2015年3月还引进了生长周期更短、饵料系数低、饲料转化率高的台湾鳗鳅。

  做大产业 助农致富

  周朝华养殖的泥鳅销往合川、重庆的水产批发市场,常常供不应求。2014年,养殖基地的产值达到200多万元,2015年价格略有下滑,产值也有150多万元。

  同时,周朝华采用公司加农户的养殖模式,以保护价格集中收购农户成品,集中上市销售,带动了周边20多户村民共同发展致富。

  亭子村村民莫李荣就是受益者之一。在外做木匠活多年的莫李荣一直想回家乡发展产业,但又苦于没有专业技术。2013年3月,莫李荣来到养殖基地,希望能学习泥鳅养殖技术。经过免费培训后,掌握了养殖技术的莫李荣在村里承包了10亩地养殖泥鳅。2年多来收益颇丰,2014年他还买了一辆长安车,方便货品运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养殖基地 饲料 种苗 细菌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