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靠种地打工,年年是跑南走北,家也丢了,钱也没挣几个,近两年在扶贫部门和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发展反季节蔬菜大棚,走上致富路。”
“我今年60多岁了,党的好政策赶上了,这不,住了30多年老土窑也改造成了小二楼,真是掉进‘福窝’里啦!”村民刘儿则乐呵呵地说。分管扶贫的副镇长王喜照说:“脱贫攻坚战打响‘发令枪’,精准把握大势,着力破除思想桎梏,把握难得机遇,只争朝夕铆足劲,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是镇党委、镇政府班子成员的共识。同时,镇里巧借国家政策和机遇,由群众‘点菜’,政府‘下单’,紧盯市场行情,依据群众意愿和需求加大培育三种新型农民,念活‘致富经’。
土地流转催生“甩手农民”。针对该镇杂粮、马铃薯种植面积大、种植数量多、地块分散的情况,促进农业转型,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扶持土地流转大户,培育农村特色产业合作社是镇村干部下气力的致力点。从去年以来,全镇有300余名村民将地块租给流转大户或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提起土地流转,当“甩手农民”的话茬,许多村民说这在过去认为是不务正业。现在收入多了,日子好了,庄户人家都想把孩子送进城里的好学校。一位姓孙的中年妇女就道出了不少乡亲们的心声:“过去种地拖累大,家里出个好才第也被耽搁,如今能把地租给流转大户不用操心人走搁荒。身子变活,孩子进城念书,家长也能跟随就近料理,闲时做个小经营或打个零工挣点钱,岂不是一举两得。”
就近兴起“走读农民”。创新扶贫模式,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把建设养殖基地、种植无毒马铃薯基地作为扶持贫困户脱贫致富项目。马坊村和开府村都距209国道较近,上万只养鸡场就有两家,占地10亩,加之几家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耕种面积达300亩。凡是具有本辖区户口,有创业意愿的农民,都可以申请租赁,给予只收租赁费的优惠。特别是该镇赤坚岭村,早在五年前,用合作股份制的办法率先办起了占地16亩的威望养殖坊,现存栏牛178头,种饲养草1200余亩,种草农户还吸引了周邻附近村民13人。截至目前,全镇有30多名农民出村租赁土地从事特色种植或经营家庭饲养农场。
多元模式扶持“三无农民”。通过实施“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民”等经营模式,打破制约农民创业的瓶颈,在资金、场地和技术上充分扶持,让“三无农民”脱贫致富不犯愁。据统计,全镇有430余名“三无农民”有了创业致富项目。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6-01-06/2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