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鲟王”蓝泽桥 湖北水产界传奇人物


“鲟王”蓝泽桥 湖北水产界传奇人物

  图为:蓝泽桥深情守望神奇的鲟鱼。

  鲟鱼,一个古老的物种,一条神奇的鱼。蓝泽桥,湖北水产界传奇人物,中国渔业企业领军人物。

  当蓝泽桥遇见了鲟鱼,注定了要演绎一段不平凡的故事。

  经过7年艰辛,蓝泽桥苦心孤诣开创的天峡鲟鱼养殖模式,开始吸引各界关注的目光。

  一个传奇的人

   今年63岁的蓝泽桥,衣着朴素,生活节俭,言语质朴,乍一看,是个地道的渔民,完全不像大老板。他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养鲟老板,存池鲟鱼成鱼达 5000多吨,每条鲟鱼价值达六七万元。他生产的鱼子酱,直供欧洲皇室。而每公斤鱼子酱,价格在5000元至8000元之间,堪称软黄金。

   蓝泽桥原来是湖北省机械化养鱼公司经理。1991年,他带领公司一班人悄悄南下,在东南沿海建起7个渔业基地。他们培育名特优品种22个,年产苗种 1200万尾以上,成鱼亩产量、产值高出池塘养殖100倍左右。1992年,他们与广东肇庆合作进行大面积网箱养殖美国斑点叉尾鮰,实现了亩产9万公斤的 奇迹,轰动国内外水产界。

  这期间,他首次接触到鲟鱼。

  鲟鱼,是恐龙同时代物种。恐龙早已消失了,鲟鱼仍然畅游大江大海。

  随着了解越深入,蓝泽桥发现鲟鱼有着十分神奇的特性:鲟鱼个体最大可长到3吨多重,但通体软骨无刺;与其它鱼类不同,鲟鱼脊柱骨髓是固体;鲟鱼软骨久煮不沸,鲟鱼肉久煮不散,鲟鱼肝越煮越软;鲟鱼受伤后自愈能力特别强。

  神奇鲟鱼,激发起蓝泽桥无穷的想象。但不幸的是,蓝泽桥1993年遭陷害入狱,次年无罪释放,全额捐出国家赔偿。获得自由的蓝泽桥矢志不渝,带领一班难兄难弟,一头扎进宜都清江,为鲟鱼倾情付出20年。

  一个神奇的模式

   挺立的芋头叶大如芭蕉,浮在水面的豆瓣绿抽出的卷芯向上舒展。虽说已经立冬,室外寒意渐浓,但宜都红花套这4万平方米的封闭式车间内,仍然春意盎然。气 泡增氧、人工模拟天然水流,水声潺潺。鱼跃池水,不经意间提醒人们,这里是现代化的鲟鱼养殖车间。“好大的鱼啊,这条足足有300斤。”看着这些健硕的鲟 鱼,参观者发出阵阵惊叹,叹服于水下牧业的壮观,更叹服于利用地温、循环水养殖的创新之举。“每个水池深2米5,可养成鱼10到15吨,利用地温可自然调 节水体温度在13摄氏度至18摄氏度,这是最适应鲟鱼生长的温度。”“节水、节地、节能。”蓝泽桥边带领我们参观,边给我们算账:经过微生物处理和植物吸 收利用,可完全消除养殖所产生的废弃物,可节水90%以上;养殖密度是网箱养殖的5倍到10倍,省地省人工均在90%以上,地下水温长年保持在18℃左 右,鲟鱼可全年生长。

  这样的模式,有没有可复制的空间?不远处的红花套镇杨家畈村,昌盛鲟业专业合作社。5亩多的地下水泥池内,鲟鱼活泼机灵。地面,是稍显简陋的封闭式塑料钢架大棚,棚顶搭着黑色的隔热层冷凉纱。

   合作社理事长邓代全介绍,18户28股,共投资固定资产230万元,养殖水体3200多立方米,可养100吨,目前存池70吨。从2009年开始养,已 实现产值900万元,合作社分红两次共计120万元。今年投资可全部收回。“当时想节约,搞简陋了些,计划明年增加投资提高标准。”

   渔洋溪村的邹俊,新修房屋时,按照天峡的模式,投资12万元兴建了130平方米的地下室,三分之一水种草,其余水体养鲟鱼。家里古稀之年的老人卢武昌, 每天照料鲟鱼不到30分钟,养鲟年收入达8万元。邹俊开办农家乐餐馆,卖全鲟鱼宴,年收入4万元。得知我们前来采访,邹俊热情拿出橘子招待,临走时还不忘 要我们捎上几个。

  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课题组考察了湖北天峡公司后评价:“天峡模式”将资本运营理念与农产品流通嫁接在一起,成功的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企业、农户养殖鲟鱼,使其形成养殖深加工产业,是一个引导农民致富、增加收入的创新实践。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网箱养殖 地温 红花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