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王德亮跟朋友借款300多万元,说要扩大规模,当土建工程结束,大家发现,王德亮居然在草原上,建起了这个占地4600平米的酒店时,再也没有一个人愿意再借钱给他了。
王德亮:旅游异地猎奇心理,人家来草原不是为了住酒店,而是为了体验蒙古包。
因为一时的盲目,王德亮付出了长达十年的代价。2014年,王德亮50岁,有的只是一身三百多万元的外债,和六十多顶破旧不堪,没钱翻修的蒙古包。
王德亮:十年不好过。日前曲周县胡近口村德众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得宾心里乐开了花,今年的大棚葡萄获得了大丰收,吸引了不少游人前来采摘,加上销售情况很好,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谈起种植葡萄,李得宾介绍说,胡近口村是传统农业村,狭小的耕作地块不利于机械化耕作,且只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常规农作物。乡亲们致富的路子在哪儿?经过考察他发现,设施葡萄栽培前期投资大,有一定风险,但它是一项易推广、见效快、发展前景广阔的高效林果产业,不仅可以实现果品相对于露地栽培提前和延后上市,还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避免恶劣天气的影响,进而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效益相当可观。
万事开头难。为了让农民群众把土地流转出来,李得宾就挨家
挨户做工作,记不清跑了多少腿,说了多少话。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2012年建成葡萄大棚,种上了葡萄种苗。
虽然李得宾对设施农业有一定了解,但葡萄栽培从来没有尝试过。为了掌握一整套种植技术,他决定给与中国农业最高学府——中国农业大学攀亲。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得宾的经营思路和诚意打动了中国农大两位教授,他们决定给予德众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以天然无公害和富硒两项为主打优势的“德众葡萄”在济南、天津等大型蔬果市场上一路畅销,受到顾客青睐,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金葡萄”。
“葡萄老李”心里酝酿着一个更大的计划:发展合作社成员,依托中国农大技术,培育优质葡萄种苗,统一提供给种植户,在技术帮扶、农资采购、开拓市场等环节均采取统一行动,让更多的乡亲增收致富。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5-11-18/4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