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比块头比特色 不求全面求效益
——天等县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农民脱贫致富观察
□ 本报记者 陈文圣 特约通讯员 李志高
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啃下的“硬骨头”。然而,在天等,恶劣的条件、贫瘠的土地、大部分青壮年常年外出打工,一项项残酷的事实,增加了天等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难度。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天等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就认准一个坚定的信念——不比块头比特色,不求全面求效益。”天等县委书记吴强的话语掷地有声。
近年来,凭借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天等县按照“不比块头比特色,不求全面求效益”的工作思路,积极优化农业产业机构,鼓励贫困村群众大胆创新,找准产 业发展方向,积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有效拓宽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
据统计,2014年底,天等县有贫困人口10.4211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5%,贫困人口比2010年减少了10.1649万人,减贫率49%。农 民人均纯收入为6599元,比2010年的4087元增长了61.5%。2015年上半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035元,同比增长7.2%。
【现场观察】
把荷乡把兰村下屯。村口新修的二级公路旁。
看着今年年初种下的8亩三月李在秋风中轻轻摇摆,村民潘金师脸上挂满了笑容。
“现在果树已经长到2米多高了,明年开春就能开花挂果,后年就进入丰果期。我又多了一项经济收入。”潘金师笑着说。
【延伸阅读】
在产业扶贫的具体实施中,把荷乡特别重视“帮扶到户”。对于有劳动力、但缺乏资金的贫困户,通过完善金融扶贫政策措施,安排一定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建 立到户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给予有创业潜力、愿意贷款的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贴息贷款,支持贫困户发展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增加经济收入;对于有劳动力、但缺乏 技术的贫困户,通过实施“雨露计划”“新型农民职业培训”“春风行动”和订单式技能培训,使贫困户掌握1—2项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并结合本地实际,因户 施策、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持,帮助贫困户发展芋头、“三月李”等特色农业种植。
“几年前,我们通过产业扶贫开发项目,引导群众连片种植2500多亩芋头,年产值达1500多万元,让群众有了比较稳定的经济收入。今年,我们争取到 三月李种植项目,目前已动员群众种植了1000多亩。”把荷乡党委书记潘华勇介绍,“三月李亩产可达2000公斤以上,年产值可达1600多万元以上。”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为改变以往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收购价格低的情况,把荷乡还建立网上超市,把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发布到网上,不断打开农产品销售新渠道。
【现场观察】
驮堪乡道念村果屯的辣椒地里,辣椒种植户正忙着采摘辣椒。
村民梁就蔼一边采摘辣椒,一边告诉记者,今年,他家里种了2亩多辣椒,亩产大约750公斤,按现行收购价每公斤6元计算,收入将达10000元。
而在屯内的辣椒收购点,则是另一番繁忙的景象。
过秤、计数、付款、装车……辣椒收购商李建新忙个不停。
“今年,天等的辣椒收成很好。我每晚送货一两点钟才得回来。”虽然已是凉爽的秋季,但是,李建新的额头还是沁出了汗珠。
“今年种了2亩辣椒。明年计划扩种一亩。”清点着刚从收购商李建新处领到的辣椒款,种植户梁建锋欣喜地计划着。
【延伸阅读】
辣椒是天等的特色支柱产业。
今年以来,天等县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免费赠送群众辣椒苗、组织农机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等措施,大力扶持辣椒种植产业。同时,该县积极做好客商和种植户的沟通联系工作,切实维护辣椒的合理销售价格,大大提高群众种植辣椒的积极性。
今年,天等县发展种植指天椒面积达6.5万亩,建设指天椒示范基地9500亩,全年预计可收获辣椒5000万公斤以上,产值达3亿元以上。种植辣椒成了当地群众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5-10-26/12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