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郭亮——扎根山乡做农民致富的贴心人


 

  蓟县孙各庄满族乡是以林果业发展为主的山区少数民族乡。2006年,二十八岁的郭亮放弃中学政教处主任的职务,主动请缨来到满族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任职。近十年来,他凭着对事业的忠诚和对山乡人民的挚爱,扎根在这里,穿行于村落之间,全身心投入到以科技发展林果业的工作之中,把青春献给了山区百姓。

郭亮——扎根山乡做农民致富的贴心人

  金秋时节是农民最忙碌的时候,在孙各庄满族乡有一个比果农更忙碌的人,他就是乡成校校长郭亮。记者来到孙各庄成校时,郭亮刚刚从丈烟台村的果园里查看板栗收获情况后回来。郭亮说:“近期特别忙,正在联系客商、联系客户,调研市场、做做预算,然后给老百姓做好宣传,做好导向。”

  郭亮中等个头,寸长的头发,一身朴素的着装,即便扎根山乡多年,透过鼻梁上的一副眼镜还是能看出几分书卷气。 2006年,郭亮刚从普教转向成人教育时也是个门外汉。为给山乡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他通过各种途径参加与农业有关的培训班,在单位也是拼了劲儿地学习农业、林果业、养殖业等专业知识。常常一学就到凌晨两三点,早晨爬起来又要到田间果园亲自去动手实践。郭亮回忆说,那时候的成校缺少校舍和教学设备,一间几平方米的办公室既要用来办公,又要当宿舍,有时候还要当库房。在这样的条件下,他经常是十天半月不回家一次。“山区比较封闭,老百姓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比较滞后,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让他们的腰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我觉得是我一个成校校长的重要职责。”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努力,郭亮这个门外汉就磨练成了一名“专家型”青年成教工作者。这期间,他先后组织成立了“孙各庄满族乡果品产业协会”和“孙各庄满族乡旅游协会”。为加快全乡产业结构调整和林果业的区域化栽培,他和其他教师一道,利用两个月的时间深入到全乡十三个行政村对山林果园面积、栽培品种、果树管理水平、产量效益、水肥条件进行了调查摸底。孙各庄成校教师宋爱军说:“校长带着我们几个教师,踏遍我们全乡二十五个山头,然后还有平地全部转过来了,然后根据各村的土壤和水质条件又进行进一步的细化。”经过研究分析后,郭亮提出了“砂河两岸发展优质速生核桃,优质土壤地块发展红提葡萄,缓坡发展板栗,沟谷发展磨盘柿子”四大果品区域化栽培的想法,并针对土地分布,水源条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

  2008年9月在乡政府的支持下,郭亮又牵头组织全乡三百六十三个核桃种植专业户成立了蓟县第一家“天津市黄花山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清香”、“辽河系”、“中林系”等六个核桃新品种,推广应用《核桃绿皮芽接》等专业技术十项,并注册了“孙各庄”牌商标,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几年来,合作社经郭亮联系销售的商品核桃超过了五十万公斤,并且价格每斤提高十多元,种植户合计多收入一千多万元。夏家林村果农张立忠说:“郭校没来我们这之前,我们这核桃都是老品种,一亩地也就是二百斤吧,引进新产品、新技术之后一亩地四百斤吧,本身这新品种就贵,收入也就翻一番还得多呢!”

  孙各庄满族乡地处山区,经济基础薄弱。为了能最大限度地给果农增加收入,2012年,郭亮带领北太平庄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到北京怀柔考察栗蘑栽培这一林下经济项目,到河北省迁西引进了栗蘑品种。北太平庄村村民董军说:“栗蘑项目引进之后,原来是当一个副业,现在它已经就变成了一个主业,它的收入要远远高于核桃,让老百姓取得了丰厚的回报,我们都感谢郭校给我们引进了一个好项目,这样的好带头人越多越好。”

  郭亮干工作不但敢闯敢拼,而且做事严谨,精益求精。有一次,乡里有百姓找到他说是中华寿桃滞销了,让他帮忙联系一下销路。郭亮二话没说,带上学校的两名教师就奔了北京。教师杜常礼回忆说:“郭校长带着我们到北京新发地市场给老百姓跑销路,人家批发市场凌晨三点钟就搞批发,在那住了三天三宿,睡就睡在那个货架子上。这样把销路给跑来了,联系了好几个客户,等回来以后我们郭校长胃病就犯了,一边输着液还一边给老百姓打电话联系采摘的业务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核桃 品种 果树 板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