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浙江新丰镇:既产千斤粮 又赚万元钱


 嘉兴市新丰镇竹林村65岁的“姜王”费正官,最近每天要挖上百斤鲜姜送往市场,即使每公斤才20元钱,他家今年种的2.5亩大棚生姜收入也能超过8万元。

“这得益于‘大棚生姜+晚稻’的粮经结合农作制度创新。”费正官竖起大拇指夸道,新型农作模式使他的亩产效益从原来的几百元增加到数万元。

“黑木耳+杂交稻”、“水稻+鸭子”、“稻—虾—鳅”……我省农技推广基金会成立20年来,携手农、林、渔等部门,共同致力于探索推广新型农作模式,其中 以“千斤粮、万元钱”为代表的农作模式更是百花齐放,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钱袋子、米袋子、菜篮子的有机统一。据统计,截至2015年6月,全省新型 农作制度模式推广面积达211.64万亩,已成为我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重要途径。

昨天,为了土地的生机

生产模式单一、技术落后,农民缺乏资金,土地失去勃勃生机,是上世纪末的普遍现象,像费正官一样的农民陷入了“种粮收入低,种田没效益”的困境。

1995年,在铁瑛、李丰平的倡导下,建立了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曾主管农业的两位副省长先后担任会长,各市县一大批退下来的“老农村”“老农业”利用 农技推广基金会的平台,总结推广农民鲜活经验,为农技推广作贡献。万向集团、宝业集团等一批爱心企业捐赠了大量资金,用本金不动、增值部分资助农技推广的 办法,推进农作制度创新。

二十一世纪初,省农技推广基金会在新丰镇推广“大棚生姜+晚稻”的技术,在同一亩田里,费正官既种生姜又种晚稻,当年就创造了“千斤粮、万元钱”的奇迹。到2014年,新丰镇累计推广“大棚生姜+晚稻”模式1.1万多亩,平均全年姜、稻两季亩收入近2.4万元,亩产粮食541公斤。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千斤粮、万元钱”粮经轮作模式让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省农、林、渔等部门纷纷携手推广该模式。目前,种养结合型,粮经结合型,粮、 饲、牧结合型,水产混养、套养、轮养型等数百种“千斤粮、万元钱”模式已在浙江遍地开花,农民不断地从土地里收获了丰富的农产品。

创新农作制度就是按照农业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通过种养业、养殖业等多种形式结合,以及水、旱作物的合理复种、轮作,对土地、物种、时空进行科学配 置,构建优质高产、节本增收、安全生态的农作模式及其配套技术,形成农业的复合生态生产系统和产业化经营,实现物质的良性循环和能量的最佳转换,拓展生产 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曾任省农技推广基金会会长10多年的许行贯,这样科学地总结了创新农作制度。

今天,土地再发新力

衢江区大洲镇狮子山村,百亩“稻鳖共生”精品园成了亮丽的风景:水稻结满稻穗,成群结队的鳖悠闲地在稻田里散步。而农场主竟是毕业于中国美院的“90后文艺妹”傅星如。

吸引傅星如“弃笔归田”的是一种“稻鳖共生”新型农作模式。2013年,傅星如和父亲傅孔明流转承包了200亩耕地种稻养鳖,仅两年时间,就达到了“百斤 鳖、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今年,她又着手打造高效生态、休闲旅游等多功能的现代家庭农场,走出一条“养鳖、稳粮、提质、增收、生态”的现代农业新路。

千变万化的“千斤粮、万元钱”模式,既让农民收获了丰富的农产品,也催生了大量新兴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农场主们的特点是年轻、有文化,善于农作制度创新,利用市场机制,让产品变成有较高价值的商品,并畅销市场。

“创新农作制度,首先是农业生产技术的一种革新,随之带来了生产经营体制以及农业技术供给方式的变革。同样,生产经营体制与农业技术供给方式的重大变革, 给农作制度带来重大影响。正是这种创新性的互动,使农业生产呈现出新的面貌,实现一新(创新农作制度)带两新(创新生产经营体制和农业生产技术),‘三 新’互动。”省农技推广基金会会长章猛进说。

明天,在土地上轻松“刨”财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生姜 晚稻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