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援藏干部王栋。杨泽彬/图
■加乃村新建的健身场地。杨泽彬/图
在东莞第七批援藏干部中,八零后的王栋身材高大,他是第一个驻村工作的援藏干部,把深入基层做到了实处。
作为最年轻的援藏干部,2013年王栋主动请缨,住进了加乃村的村公房,自己烧火做饭,帮助村民拉来养殖项目,使村集体每年增收120万元,带领这个几乎是林芝地区最贫穷的村走出了赤贫的历史。
王栋说,希望自己在任期间能帮助加乃村实现致富造血功能,“起码走的时候让村里的这条路能修好。”村长达瓦侨用藏语说,自从王栋来了,不仅村里的条件改善了,村民们的思想观念也变了,“王书记如果要走,我们也没有办法,但是我们一定会记住他的。”
【主动援藏】
通过组织部面试才告诉父母
记者第一次见到王栋时,就注意到他眼珠通红,双眼眨动频率明显过高,后来才知道,这是他来到林芝后高原反应和干燥的空气引起的。在加乃村新建的 村公房,会议室旁的小房间放着王栋的铺盖:一只睡袋。这里晚上比市区要低几度,王栋习惯了南方的温暖,一条睡袋有些不够用,还需要加一床棉被。
2010年,王栋第一次来到林芝开展干部交流工作,3个月的时间,让他爱上了林芝的美景,也让他看到了林芝的贫困。“那次经历让我喜欢上了这里,很想到这里来工作,第七批援藏工作快开始的时候,我就向组织申请了。”
王栋报名很积极,组织对他的才能也比较认可,不过王栋却不敢太早告诉父母。“过了组织部面试的最后一关,我才敢告诉他们,怕他们担心。”
来林芝前,王栋完全不会做饭,现在4个驻村的小伙子也不得不自己做饭吃。“能把饭做熟我就觉得很幸福了,这里火候不好掌握,煮米饭和面条都是需要高压锅的,学做饭是我在这里过的第一关。”
【首次下乡】
被贫穷触动决定驻村援助
王栋第一次下乡工作的时候,来到了加乃村,他当时看到村里的情况,非常感慨,“八一镇周边其他地方的环境都是比较好的,而加乃村的路破破烂烂,非常颠簸,我就在想,环境这么恶劣,这个村的老百姓到底是怎么生活的啊?当时感觉心里挺凄凉的。”
另一方面,王栋也看到了加乃村的特殊,“这里的老百姓特别质朴,例如援藏工作以稳定为第一,而这个村庄却特别和谐,几乎没有不稳定的因素存在, 而且这里的自然环境保护得非常好。”按照自治区政府的要求,科级干部是需要驻村工作的,但是援藏干部可以不用驻村,王栋为加乃村的贫困所触动,主动要求驻 村工作,帮助加乃村脱贫。
到了加乃村后,为了取得村民们的信任,王栋经常来到村民的家里和他们聊天,看他们有什么生活上的需要,帮他们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他说,现在还是比较享受这里的自然环境的,也特别感谢村民对他的工作的支持。
责任编辑:huangly
【倾听民意】
把修路建桥写进十三五规划
加乃村距离318国道直线距离不超过1公里,是从深山中整体搬迁出来的,土地资源特别多,八一镇甚至是巴宜区都把很多重点项目放在这里,帮助村民抓紧致富。
其中关键的是宇高集团的一个养殖项目,这个项目将加乃村村口的一块地租了下来,按照本地方法进行饲养猪和牛,每年会向村里支付120万的租金。“对于加乃村来说,这笔资金给了他们实实在在的帮助,所以村民都很支持,自发地把那块地用石头围起来,保护好。”
由于村边在修建水电站,因此搭了施工桥,村里的交通方便不少,村民为了感谢政府带来的便利,自发辟出了村里的唯一一条土路。
不过由于水电站的建设完成后,钢架桥是需要拆除的,王栋担心村民又回到出行不便的状态,所以多方争取,得到巴宜区支持,同意在水电站建好后在原地修建一座水泥桥。这条土路也被写进了十三五规划,将来作为一条水泥路来建设。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f/ngtd/2015-09-23/33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