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致富信息 > 致富杂谈

山西食用菌成为“摇钱树”新项目撑起大产业


  产业扶贫体系着力施惠于农。县里把扶贫开发工作和食用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统筹安排。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安排带动贫困户劳动力直接就业;结合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等国家扶贫政策,重点在贫困乡镇、贫困村支持发展食用菌产业,对贫困户给予政策倾斜。2014年,将山神峪、陈家峪、梁家沟、蒲依、炭腰吉5个贫困村打造成了“香菇示范村”。今年计划再建5个食用菌产业脱贫致富示范村。

  质量安全体系瞄准健康绿色。严抓产品质量安全,制定生产技术规程,建立种植户档案,印发生产记录表、投入品登记册等,严禁使用有害杀菌、杀虫及激素类药品,确保生产出的产品安全放心。同时,质检、安监部门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指并拢强势发力,发展中的保障成为交口食用菌产业的内力支撑。

  五大成效令人鼓舞

  历时短,成效显,势头好。食用菌像是为交口县定身打造的吉祥物,让新兴的农业产业如同其绿色植被一样显示出勃勃生机。

  有诸多成效可圈可点,突出体现为五大成效。奠定了发展基础。全县发展食用菌棚600亩左右,能够生产菌棒的企业、合作社10个,总投资达4800万元。所有基地村配备了冷库、冷藏车,陈家峪、炭腰吉、枣林等村还配备了烘干设备。特别是五大保障体系的构建,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形成了技术支撑体系。该县致力探索符合本区域食用菌栽培的生产技术,在引进、研发、合作上趟出新路。县里与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对接合作,意在形成冷凉区香菇管理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规程等成果。成功研发液体菌种技术,双轩公司一年内完成了研发、实验、批量生产,液体香菇菌种的成功应用并安全批量生产技术在全国尚属首家;发展固体菌种技术,鑫远农林产品开发专业合作社不仅能够独立制作一、二、三级菌种,而且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种子库。全县范围内作了3个香菇品种的示范,为今后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出菇模式上,引进了河北地栽模式和河南架子棚模式,并进行改进,可提供鲜菇和烘干菇两类产品。

  带动了农民增收。年内,县里有500万棒左右的菌棒陆续出菇。5月中旬开始至年底,平均日产香菇3-5万斤,平菇8000斤。全年生产各类菇1000万斤左右。根据已经出菇销售情况,平均每棒出菇1.8—2.2斤,香菇平均入市5元/斤、平菇3元/斤。今年食用菌产业总产值5000万元,从业农民户均增收7000元左右。经对山神峪、陈家峪等村的调查,菇农第一茬香菇销售收入已经将建棚投资赚回,剩余三茬都是纯利润。

  促进了农业转型。近年来,在产业转型中,交口为数不少的采矿企业、挖掘企业关停,依附于企业的农村劳动力隐性失业,与此同时,关停企业大量闲置。食用菌产业在加工菌棒的过程中体现的集中性符合工业生产特点,带动劳动力明显,另一方面在种植上可大可小,投资上可多可少,适合一家一户进行。石口乡蒲依村晋晖食用菌培植公司,原来是一家关闭的小铁厂,通过转型发展食用菌,原有的厂房、车间等设施又重新发力。石口乡山神峪村的房前屋后香菇种植模式投资小,可顺便管理,适合较困难的农民一家一户发展。

  涌现出新干部典范。在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枣林村、蒲依村的转型发展,山神峪村的房前屋后,陈家峪村、炭腰吉村、梁家沟村的整村推进,无一例外的带头人都是村干部。村干部勇于担当,为本村和村民寻求出路,是农村发展、农村和谐、农村繁荣的内在力量。

  食用菌成为“摇钱树”,新项目撑起大产业。交口县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破冰之旅成为创业之旅、辉煌之旅,更多的精彩,更广阔的未来,引人期待和向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食用菌 香菇 平菇 生产基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